李世民宴请群臣,尉迟恭却在宴会上怒打任城王李道宗,为何?

公元632年,李世民宴请群臣的宴会上,尉迟恭大步走向任城王李道宗,挥起拳头就是一拳,打得李道宗差点眼瞎。李世民大怒,说了一句话,从此,尉迟恭变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尉迟恭,唐朝开国名将,眼若铜铃,须若钢针,骁勇善战,勇猛非常。

起初,他并不在李世民麾下,而是刘武周军中的一名偏将。

公元620年,李世民成功击败刘武周后,尉迟恭决定归顺李世民。

然而,同年七月,当李世民决定征讨王世充时,许多与尉迟恭一同投降的人纷纷反叛。这使得唐军的将领们开始怀疑尉迟恭也可能叛变。

于是,他们将尉迟恭囚禁起来,并请求李世民:“请陛下杀了尉迟恭,此人太过彪悍,绝不可留。”

李世民听后却摇了摇头,表示出对尉迟恭的不同看法。

他把尉迟恭带到卧室,给他松绑,还拿出许多金银珠宝,说:“你必定是个心存大义的人,我不会听信谗言加害于你,你要想走,就请带上这些金银,以表我心意。”

《旧唐书·列传第十八》里有记载:

太宗引入卧内,赐以金宝,谓曰:“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寡人终不听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应欲去,今以此物相资…”

尉迟恭见李世民如此胸怀,大为感动:“罢罢罢,良禽折木而栖,我便誓死跟随李世民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当天,尉迟恭在陪同李世民打猎的路上,碰到了前来挑战的王世充兵马。只见尉迟恭手操大枪,大喝一声,一枪就把对方将领单雄性挑于马下,随后保护李世民冲出重围。接着又带领诸将击溃王世充军,俘获骑兵六千人。

李世民欣喜不已,感概地说:“好样的,我没看走眼!”说完,和尉迟恭俩人一齐哈哈大笑。

从此,尉迟恭成了李世民最得力的将领之一,在与窦建德的争雄、玄武门之变及与突 厥的激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勇猛和智慧让人们将他与平定萧铣、扫灭突厥的一代战神、大唐卫公李靖相提并论。在李世民的心目中,尉迟恭的位置无人能及。

然而,这位猛将却喜欢居功自傲。

对他来说,凌烟阁排名第七的位次根本不足以体现他的功劳。

他常常不顾场合,当着所有文武官员的面,对那些他认为不称心的事和人,就是一顿猛怼,态度十分强硬。尤其是对于当朝宰相、国舅,凌烟阁首功之臣长孙无忌,他都与之过不去。

终于,在一次宴会上,尉迟恭的狂傲让李世民感到了忍无可忍。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632年9月的一天,李世民宴请群臣,按照顺序,尉迟恭应该坐在位于第七的位置上,可他自认为自己应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于是,大步走向坐在首位的人,质问道:“你凭什么坐我的位置?”说着,冲上去挥出一拳,打得那人的眼睛鼻子一起流血。

你道那人是谁?正是任城王李道宗。

李道宗那可是皇室宗亲啊,他的父亲是李渊的堂兄弟,自李渊父子太原起兵以来,一路上是屡建奇功,他坐在首位,可说是实至名归。

然而,尉迟恭却不管对方是谁,他仗着自己救了李世民几回,就觉得自己应该比任何人的功劳都大。

这下,李世民怒了,他停止饮宴,铁青着脸对尉迟恭说:“难怪汉高祖的功臣都难以保全性命,原来居高位的人就是这样不懂自持、触犯国法的,看来,惩罚分明才能治理好国家,你可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

尉迟恭这才如梦初醒,不禁后怕起来。

从此,尉迟恭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自负与自傲,不再轻易表现出情绪和冲动,像是变了一个人。

他深居简出,享受隐居般的生活,最终活到了74岁的高龄。

可见,才大而不狂妄,位高而不倨傲,才是保得一世平安的砝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