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春风来,忽见梅花开
前几天立春了,梅花开了。
听说立春后,梅花就要开了,最初我也没怎么信。
正巧立春前一天有着不错的天气,就拍了下枝头鼓起的小花苞,结果立春当日早上一醒来,拉开窗帘,突然就看到了白色的小花绽放。
原来立春后梅花开,是真的。大自然诚不欺我。
立春了。春天终于到了。
莫名地,总觉得在这一天需要做点什么。心里有着一些骚动,但却又想不起来具体做些什么。之前正好在微博上看到一段引用,恰似自己的心情:
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但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都过去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立春》王彩玲
居家
过去这一年,重新适应在家的生活,在这个10平米的小屋子里。
好在有透光好的阳台陪伴,让我能看着窗外的梅树,从光秃秃的枝丫,到白花的绽开,再到满登登的绿叶、沉甸甸的梅子坠落地面。再一点点变黄,凋零,回归现在光秃秃的样子。
而在这个小屋子里住了3年,我第一次这么仔细地观察它、感受它。
以前,这个屋子似乎只是让我晚上回来睡个觉的地方。这次的疫情,让我回归了“宅女”的状态。以前总是闲不住地往外跑,现在发现自己有那么那么多的事做不完。即使整天在家也做不完,毕竟时间一晃就没有了。所以,当查地图,发现去以前常去玩的地方竟然要一个小时的路程,顿时打退堂鼓。并且怀疑以前的自己是怎样大方地对待自己的时间,竟然能毫不吝惜地一下子支出这么多,去闲逛、去玩乐。
以前,我也常持有“生活在别处”的想法。循规蹈矩的工作日是为了糊口而必须的代价,那么周末、假期就要好好地生活,在城市中游走、看不熟悉的风景,刷没吃过的餐厅。
但疫情的爆发让回归小屋的我发现,一旦适应,“最低限”的“必需”的生活,其实也足够了,也让人满足。
外面的饭菜好吃、也有着精制的摆盘让人心情愉悦,但自己做的更健康,营养,还省钱。外面的世界很好玩,但出去一趟总是花费很多时间,而时间用在这里、就无法用在精进和学习上,何况,还容易花钱。
不如,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收回散乱的内心,把更多时间留给家人、重要的朋友,以及自己能力和心智的精进上更划算。
每天虽然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但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也完成了很多事。也很难得地存下一些钱,并且正在把它投入到有意义的项目建设中。
刷剧
再苛刻一些的话,就是对在家里刷剧也要精选和克制。
虽然因为现在的“速食”文化,我也习惯于开上1.5-2倍速来看视频,但仔细盘算,依然会花费将近半个小时来看一集。更何况看过后脑子中也会时而浮现出剧中的情节。这还算好的。
有时会因为好奇而点开一部剧,但最后却决定不追。这种试错失败的心情真的不太好。
是啊,我不想陷入他人制造的故事中了。何况再深究,剧情真的很“无聊”。那么,我为了这份无聊而浪费的自己的宝贵的时间,其实非常不划算。
而比起消费、其实我更应该关注于创作。
饮食
从去年11-12月开始,我在尝试一个月中抽几天来“过午不食”。
最初很难受,慢慢地适应后,发现晚上不怎么吃东西,竟然也不那么难熬了。
也许伴随着中药调理身体状况,健康得到了改善,所以元气足一些,饥饿感也能容易控制一些。但终归,让我意识到,管好自己的心,让它清净下来的话,连同胃也会跟着清静。
原来,我其实不需要吃那么多东西,不需要那么多能量。
就如同我其实不需要攀缘那么多外在的享乐,
给生活做做减法,也是这次疫情带给我的宝贵的一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