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技术,给效率插上翅膀
时代:1911-1920
★ 代表人物:亨利▪福特(1863-1947,福特公司创始人)
装配线的概念与科学管理;可替换零部件概念;严格纪律;泰勒从任务入手,福特从成本入手;拥抱新技术。
★ 松下幸之助 极大地受福特的启发,建立商业帝国的原则: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成功的产品就是比竞争对手的质量好上三成,价格便宜三成。”
与福特的最关键区别是,松下看出了商业中强大的道德伦理元素——公司不是单纯的生产工具,还是社会和个人福祉的载体。
1926年,松下确认了自己的“基本管理目标”——“要认识到工业家的责任,通过商业活动,将自己投身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中,改善人民的福利,提高整个世界的生活质量。”
【感悟】 亨利▪福特和松下幸之助都是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实践者,都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松下开始关注泰勒的科学管理存在的伦理道德的方面。管理需要科学严谨和效率,也需要人性的温暖关怀。缺乏人性的管理是冰冷的,是扭曲的,会物极必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