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保罗老师的一个例子,给我一个深刻的提醒。例子说道,他儿子上课和同桌说话被罚站,他听说后问道:感觉怎么样?儿子说:我觉得很不错。站着听课刚好有精神,听得更好。保罗老师说:儿子,你真棒。
上课说话被老师罚站自己承担后果就好了。如果是在分善恶的模式下,就会觉得错了,羞耻感油然而生,父母听了也会责备:你怎么搞的?觉得丢人。
这种分善恶,一定要判个对错的模式,是人是常态。好人坏人,好事坏事,对了错了,优秀失败,道德与否,价值大小......
而我刚好就是那个正面例子的反面素材。我会不自觉给一个人一件事分个对错善恶,也包括自己。所以羞耻心常常不知不觉悄然降临:我错了,我不好;他怎么这样;孩子这个样子真糟糕.....
事实是,凡事发生必有美意。但我的心真的以为这是美事吗?
如果孩子悖逆,如果受伤生病,如果完不成任务,如果意见不一致被指责了,如果......
我还能内心有力量,不被焦虑捕获吗?
我不要再千方百计证明自己是好的,对的。不要再分辨别人是错的,差的....都是被爱的。白白得来,就白白舍去吧。
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