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公司值班,中午吃饭的时候在公司大楼的小店里发现多了一台福利彩票自动售卖机,我颇感意外但又觉得这才合理,因为在这之前小店里只有福利彩票的一种即刮刮乐。我仔细一看,店内的设备布局也发生了变化,六台自助收银机从另一边搬到这边,我猜想老板是想让每天上班的人进进出出买东西付款时能够看到福利彩票自动售卖机,老板精准地抓住了打工人的诉求:期望买彩票实现暴富而不用上班。
事实证明,老板这一决策是成功的。周日值班的人整栋楼加起来也不多,但在短短一顿饭的时间内,我就见证了四五人的购买,也许是在周末还要上班的痛苦刺激了打工人的暴富不想上班的念头,于是便直接购买。接二连三的人在自动售卖机买彩票,购买福利彩票时的机器提示音也似乎格外响亮,似乎在发出吆喝,“快来买呀,快来买呀!”这吆喝声确实有效果,店内的一名员工阿姨问另外一名员工大叔,“这真的能中嘛?”大叔回答的啥记不得了。阿姨真的去买了一张,笑着说,“……今天我请大家随便吃……”,想来和大多数的我们一样,已经想好了自己中奖之后会怎么花钱,必然会请朋友大吃特吃一顿。过了一会,我吃着饭在旁边听着阿姨说,“这20块钱我去买肉吃不香吗?”看来没中,不过这阿姨也挺趣。后来,我看到一位女性再次返回到自动售卖机前购买,不知是刚才没买还是怎么?
我赶紧和我今天不上班的同事分享了这个事情,因为我们俩工作上偶尔不开心,也会买彩票,买过两次刮刮乐,想来明天应该会买一次这个双色球。慢慢地,我突然在思考,我们买彩票到底是再买什么?明明知道中奖率那么低,但是我们还是会乐此不疲地买,还是经常会打趣道去买彩票中大奖,甚至会和朋友谈天说地假想中奖之后会干什么?回到家中,我打开电脑查了查福利彩票,据百度百科数据显示,2015全国福利彩票销量达2015亿元,更何况今日呢?这简单的福利彩票,却能够不受经济影响地稳步增长。人们买彩票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从行为目的来看,人们就是想通过买彩票中大奖。当今社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资微薄或者说工资难以支撑衣食住行,房价高企让人难有一隅安身之地,养育子女成本更是与日俱增,每月工资除去花销又还剩下多少呢?而35岁的中年危机话题频频爆红网络,生活压力让我们不敢停歇,让我们害怕一停下就再也跟不上了。所以不管是网络抑或是现时,我们都想一夜暴富或是挣快钱,而福利彩票似乎是不错的点子。加之网络上时常传播的某某某中了多少钱的大奖消息,一张福利彩票也就是一杯奶茶的钱,却能够有机会获得大奖,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从经济行为决策看来。购买福利彩票这一决策行为,成本仅仅是20块钱左右,相对于生活成本而言不值一提,我们也没有投入任何机会成本等隐形成本;但是其收益是有一点的概率获得几百万、几千万,这一行为的期望收益算下来甚至可能低于成本,但我们不是绝对理性的。处于这一行为决策中的我们受到了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忽略了概率或者说我们只关注了如果中奖概率发生在自己身上,将获得的金钱收益或是其他收益,如不用义务加班甚至可以辞职。
第三,从社会意义来看。中国福利彩票是社会福利有奖募捐,除去奖金池等其他成本费用,销售收入是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于个人而言,购买福利彩票是一种互利行为;于社会而言,这也是筹集资金提高社会福利的事业。这似乎也成了脑海中小黑人完胜小白人的杀手锏之一。
我们乐此不疲地购买福利彩票,是买的一份希望?或者是工作疲倦失意时的一份情感宣泄?相比于这一行为的整个过程,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不重要了。购买之前的对中奖后生活的期待让我们产生多巴胺,购买后即使没中,我们似乎也不会多难过,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奖概率极低而不会归因到自己身上产生失落情绪,反而可能因为买彩票这一行为带来短暂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