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2.5:孟懿子问孝

【经文】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释读】本章及之后三章均言孝。孟懿子问孝,孔子答曰:“无违”,何意?历代注释有两说,一说“不违父命”;一说“不违于礼”,如孔子告樊迟,就是解释其意为“不违于礼”。但孔子为什么要告之樊迟呢?难道仅仅只是为了传授樊迟“如何孝”?或者是想通过樊迟把这层意思传达给孟懿子?或者,也许孔子还有难言之隐?

(一)

解读本章的关键问题,在于这场对话发生在何时,在什么情境下发生?

孟懿子,鲁国大夫孟孙氏第9代宗主,本姓仲孙,也称孟孙,名何忌,世称仲孙何忌,谥号懿,死于鲁哀公十四年(其时孔子71岁)。孔子与孟懿子的关系比较复杂,孟懿子10多岁时,曾应其父亲孟僖子遗嘱,师事孔子(其时孔子34岁),可见少孔子20多岁。孔子51岁时,当时鲁国政局实际控制人阳虎(季孙氏家臣)作乱奔晋,应“三桓”(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之邀,先后担任鲁国中都宰、大司寇。推动此次聘任的主事者就是孟懿子,因为当时另外两家的宗主上任时间不长、年纪较轻。孔子仕鲁期间,最大动作就是欲“堕三都”,号召“三桓”拆掉自己封邑城墙,意在削弱“三桓”势力,解决鲁国三桓专权问题。在季孙氏、叔孙氏均已作出退让,着手拆除各自封邑城墙时,最终因孟孙氏孟懿子不配合,“堕三都”的政治计划功亏一篑、半途而废。孔子56岁时也因此不得不黯然辞职辞职,周游列国,于68岁应季孙氏宗主季康子之邀返鲁,推动此次邀请的主事者是时任季孙氏家臣冉有,也是孔子的弟子。

孟懿子问孝时间,可能发生在三个时段,一是孔子34岁至50岁前居鲁期间,于孟懿子来说,孔子是其老师;二是孔子51岁至56岁仕鲁期间,于孟懿子来说,孔子是他聘请的职业经理人;三是孔子68岁到71岁居鲁期间,于孟懿子来说,孔子是供养着的退休老干部和知名学者。

鉴于樊迟少孔子三十六岁,可排除第一个时间段。《史记·弟子传》曰:“樊须字子迟,齐人,少孔子三十六岁也。”《孔子家语》说“樊迟少孔子四十六岁。”前说可能性大,这里取前说。如后说,那么此次对话只能发生在第三个时间段,于对话所反映出来的情境不符。

从对话描述中可看出,对话地点应该在孟懿子家里,因为对话结束后,孔子坐车返回,故有告御者樊迟一说。孔子的现场应答非常谨慎,且有压力,应该有事在身。所以推测孟懿子问孝的时间,最大可能发生在孔子推行“堕三都”之时,孔子赴孟懿子家,意在劝说孟懿子拆掉自家封邑的城墙。

(二)

孟懿子问孝,就是问自己“如何孝”,怎么做才算个孝子,实质上是要表达自己对“堕三都”的态度,同时也是给孔子挖陷阱,问题本身预设了答案“不违父命”,其潜台词:成邑是孟孙氏8代宗主打下的基业,若要是在我手上毁掉城墙,那就是有违父命,就是不孝。孟懿子的问孝,是暗藏杀气的,是一个极具进攻性的问题。

孔子答之“不违”,这是个极其谨慎的回答,保持着极大的阐释空间和多种理解的可能性,也成功避开孟懿子设下的陷阱,确保自己进退自如。那么为什么孔子不直接答之“不违于礼”呢?这可看出孔子处世的圆滑,首先此次会见,孔子不是以老师身份,而是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求见上司,还要说服上司革他自己的命,若直接答之以“不违于礼”,等于当着孟懿子的面挑明其祖宗八代僭越违礼的专权行为,会使自己的说服工作更难成功。孔子的智慧就表现在坚持中懂得后退一步。可以设想这次会面气氛是紧张的,双方是不愉快的。历代注释多认为孔子之所以答之“不违”,是为了启发孟懿子自己思考而得,这纯粹是后世迂儒的想法,此次会面对答,孔子不可能以老师身份说话,根本不存在启发性教育的可能。

孔子告退出门,出于缓解压力和不吐不快,把对答时未明确表达出来的意思告之驾驶员樊迟。历代注释多认为孔子之所以告之御者,是为了让樊迟把这层意思传达给孟懿子,其实这是想多了,以樊迟这个刚拜师孔子不久的学生身份,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见到当时专权鲁国政权的大夫孟懿子。

(三)

孔子告之樊迟“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思是以礼事亲即为孝。历代注释均止于此,没有作进一步的阐述。其实孔子对孝的理解远不止于此。孝本来是局限在亲人之间、家庭范围的,人们的常识理解就是“不违父命”,但在孔子看来,家庭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一种,所谓“以礼事亲”,就是要用国家层面的礼来规范指导家庭关系中的孝。可见,孔子是从国家层面来俯观“孝”、理解“孝”、表达“孝”的含义。

孔门初代弟子是充分领会孔子对孝的理解,故在编撰《论语》时,开篇第二章(学而第二)就谈论“孝”,对孝的作用定位就是不好犯上作乱,这就是站在国家层面、国君视角上观看“孝”。学而第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终,谓父母之丧,丧尽其哀;远,谓亲终既葬,日月已远,感时念亲,追而祭之,祭尽其诚。而两者的落脚点是“民德归厚”,也就是说仍然从国家层面、国君视角看待“孝”。因此本章“孟懿子问孝”,也要从孔子一贯的立场和视角出发来理解。

“不违于礼”,礼指周礼,违礼就是指违反周朝礼乐制度。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问题症结在于以下犯上:诸候架空周天子,春秋五霸均如是;大夫架空诸侯国君,如三桓专权鲁国、六家共治晋国,国君成为摆设和傀儡;家臣架空大夫,如阳虎专权季孙氏。这是时代出给孔子的问题,孔子用其一生来思考和试图解决这个时代难题,当50多岁有机会从政治理鲁国时,就感叹自己“五十知天命”,终于可以“学而时习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践行自己的政治使命。孔子给出的答案是“尊尊亲亲贤贤”,首要的是尊尊、尊君,贤贤是排在末位的。仕鲁期间,孔子最大的动作就是“堕三都”,试图削弱三桓的势力,解决三桓专权问题,但最后失败了。所以孔子所谓的“不违于礼”,其深层含义就是“不违君上、不违君命”。

(四)

孟懿子问孝,孔子答之以“不违”,其意涵包括三层:第一层是孟懿子想要的“不违父命”;第二层是告之樊迟的“不违于礼”;第三层是隐而不发的“不违君命”。孔子想要告诉孟懿子,你作为鲁国大夫、鲁国公孙,协助鲁国国君治理好鲁国,“尊君”才是最大的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13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69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1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3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2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81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8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19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79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2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1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4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