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阳节,预备陪年迈的父母去中华门城堡登高,最终还是去了四十年前居住过的糖坊廊61号。
许多年没有去了,假如不是母亲带着,还真认不得路了。原先记忆中直通中华路的糖坊廊小巷已不见了踪影,就连父母亲还要仔细做一番辨认,方才寻到糖坊廊的老巷。
在巷口就能看见糖坊廊61号的建筑,记忆中附近旧的民居早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新建的园林式花园,可是谁会注意它呢?我的注意力早就被吸引到61号了!在巷子里,最先看见的其实是古宅的侧门,门的右边墙上嵌有上下两块石牌,上面那块石牌刻的文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糖坊廊河房 南京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二年三月□□南京市人民政府立”。下面一块较大的石牌上刻的文字为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秦淮民居群 糖坊廊河房 江苏省人民政府 二○○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公布 南京市人民政府立”。从这两块石牌上能知道,这是座具有文物价值的秦淮民居。
当我们走近时,恰好侧门从里面打开了,走出来两位中年女性,她俩看见我们站在门口,门也没有关,径直离去,我们正好可以得以进入61号。
我们刚进入里面,就传出主人善意的警告:“请不要进来,上面随时会有砖瓦掉下!”母亲认出了房主陶其玲,于是气氛一下得以缓和。一番寒暄之后,话题还是转到这座建筑的现状。确实,从我亲眼目睹的现状看,它的破损情况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现在后面整个二层已经不能住人了,天井上方甚至用尼龙网兜住一角,以防止瓦片落下伤人。我记忆中的楼梯上已积满了灰尘,提醒你这里已很久没有人攀登了,我曾经的哭闹声也早已远去。倒是那些精美的木雕门窗,虽然已经褪色,但还是显露出不凡。我抬头望着二楼我们家曾经居住过的房间,只见花窗紧闭,一盏吊灯悬在门前,昔日的主人却无法和它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心中是无尽的感慨与失望!
我父母与屋主人拉着家常,我则将精美的木雕摄入我的镜头中。木雕的内容我一时说不上是哪个民间故事和传说,但是从中你能想象出当年这座建筑是何等的华丽,决非一般人家能所有。
在天井里,我抬头望向一片蓝天,心里想,能拥有这一方宁静该是如何的满足啊?!可是现实却是那么的无奈。其实,现在的屋主坚守着这幢老宅,希望与失落是并存的。这幢河房是私有产权,按照文物法规定是房主自己维修,房主无力维修的,由政F帮着维修(而且只能是抢救性维修)。可是目前问题的关键是,维修资金缺口巨大。
从我的观察看,这幢建筑已无法再维修了,解决的唯一出路就是由政F收购,然后拆除,再按旧形重建,尽量利用原有的材料。重建以后的河房可以开辟成秦淮民居博物馆,与旁边新建的花园连成一片,纳入秦淮风光带(目前已经是其中一景了)。
临别时,我安慰陶其玲阿姨,就冲着那两块石牌,政F肯定会解决的。
确实,我相信糖坊廊61号的未来一定是充满希望的!
2011-10-05 17:19:54
阅读(373)| 评论(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