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下,教读课以教师讲为主,自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无论讲读课还是自读课文,每篇文章可以教学的内容有很多,如何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文章的教学价值和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从而交会学生阅读是困扰一线语文教师的难题。
王荣生教授指出,语篇的理解是一种受文体制约的思维,散文的关键点不在所记叙描写的课题,而在于继续描述中所灌注的作者主题的思想,感情。
自读课文的文本特质,单元阅读说明,自读课文中的旁批以及课后的阅读提示为教师确定自读课教学内容提供了重要参考。《散文诗二首》所在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说明里提到,继续重视朗读,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感情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由此,教师可以明确在《散文诗二首》的教学中,要继续训练学生的朗读,并让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这两首散文诗都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和热爱之情,对作者主题情感的理解与分享,是散文阅读的关键点。课文后面的阅读提示里指出散文诗有诗的情绪与想象,但不像诗歌那样分行与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通过描写金色花、荷叶、红莲等物象,寄托情感,篇幅短小,情感细腻,语言清新雅致。这些话点出了散文诗的文本特质。既有诗歌的象征手法运用,又有散文自由的表达形式。
学习课文时就要抓物象描写的句子,细细体会作者情感,同时注意赏析文中语句,来品味散文诗清新雅致的语言特色。阅读提示里还指出金色花写想象之事,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而荷叶母亲咋写现实与联想,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阅读提示为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提供了比较阅读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就可以设计比较阅读的教学内容,如比较思想内容、手法、语言风格等。
学校马老师在教学《散文诗二首》时,设计了让学生先自己朗读,在小组内互相朗读评价的环节,在让学生说说更喜欢那一首散文诗,把训练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阅读策略落实。如果再设计补充提纲,《金色花》中的四次嬉戏,荷叶母亲中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学生的交流分享来展示,交流分享是自读课不可缺少的环节。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质疑,促进学生对文本深入理解。学生结合旁批提示,再次自主阅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旁批提出的问题,并学习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后,教师再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对问题的看法,解决自己阅读中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让学生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提交老师和全班研讨,如教学《金色花》时学生提出的疑问有:
1.为什么作者要把自己想象成金色花来写?
2.《金色花》中的妈妈一天没看到孩子,为什么不寻找孩子?
在分享探讨环节,如果学生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结合印度文化给孩子来解读。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开的花,象征孩子的纯洁天真,也代表孩子对母亲的美好情感。金色花也为文章渲染一种美好幸福的氛围。母亲一天没有见到孩子而不找孩子,并非不关心孩子,而是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妈妈在黄昏见到恢复原形的孩子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可以看出。
此时,我认为教师可以趁机让学生思考,泰戈尔笔下的母爱与冰心笔下的母爱有何不同?这时学生自然领悟到一种母爱是民主得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另一种母爱对儿女的倾力呵护。
王荣生教授指出,散文阅读教学始终在这一篇散文里。要驻足散文里个人化的言说对象。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散文自读课文中紧紧贴着课文语言,抓住关键语句触摸作者的思想情感,体味散文精准的语言表达,不断积累阅读方法,提升自主阅读、理解散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