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我在药服已经工作三年,时间很快,似乎如白驹过隙一般,刚开始的两年都在适应,融入行业,到逐渐开始适应这个行业,了解行业规则,慢慢好像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这三年,我似乎发现了自己另外一个优势,我好像在管理与教练方面也还可以,这个月看《情境领导》课件时,看到领导与管理的定义和区别时,似乎做到了一些。我好像也擅长做这种工作,回想一下,可能我与团队沟通的过程中,我比较利他,大家还是能感受到我助人的心态,所以一个管理者,当内心无我,只有团队目标时,往往在团队中比较有影响力。另外我在培养人方面,我好像也有一些优势,我擅于发现别人的优势,并让其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结合,这样两者是合一时,TA是不内耗的。管理的思维可能来自于方经理的分享,每次与她沟通,我都能学到很多,她常分享领导与管理的心得给我,真诚、珍惜、利他、不亚于付出任何人的努力,她是道德经和稻盛和夫思想的追随者,常告诉我书无需看得太多,关键是在工作中践行这些思想,调整并悟透,我很受益。
这三年,我非常幸运的是我一直寻找关于生命意义的答案我好像不用再找了。我不再那么迷茫,尤其近段时间,我差不多了解了一些人生的目的,看了赵越博士《命运》、稻盛和夫《一生的嘱托—心》、曾仕强先生《道德经》、《当下的力量》及一个朋友分享他爸爸离开前的场景,我更确定此生的目的:人一生追求的是求得好死,心安理得离开这个世界。所以为了心安理得离开这个世界,过去的40年已经结束了,不管好坏它都一去不复返,接下来应该思考的是剩下的40-50年应该做些什么?
循着这个思路,我有了一些答案
首先,关于生命中对你重要的人而言,你应该珍惜,并且坦诚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去为对方付出,不留遗憾,在离开的那一刻,你是心安的,是无悔无憾的,因为下辈子谁知道是否还能再见呢?
第二,要多行善积德,积累福报,如果有轮回,那么福报一定存在,而福报的积累靠自己,所以多做善事,多做利他之事;
第三,因果一定存在,因此善护一念,做一个善人,以利他之心对待别人,保持良善之心,王阳明讲的是致良知。别人对你的好坏,那是TA的因果,而你对别人抱持善念与付出,那是你的因果。所以即使别人对你不好,欺骗你或利用你,那是TA的因果,与你无关。这想到父母对孩子的付出,身为父母我应该好好善待孩子,做好我身为一个家长该做的事情,这是我的因果,至于将来孩子怎么对待我,他的行为则是他的因果。这样一想,任何人对待你的任何方式,你都可以接受,因为那是TA的因果,与你无关。所以对自己而言,遇事都可以想想是否利他,是否保持良善之心?
第四,一个人在人生中,就是修“道德”二字。遵道而行,提升自己的德行,“道”是宇宙法则,易经已经讲的非常清楚;“德”提升品德,积累福报,就是抱持良善之心,利他之心,磨炼自己的心性,超凡回应事件,而非习性反应,也就是稻盛和夫讲的”净化灵魂“。
第五,我想做一名赋能教练,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老天给了我很好的亲和力,而且我也喜欢听别人聊天,每次与有精神力量的人聊天,我内心都很受滋养。所以我喜欢这个,读懂自己才能读懂别人,用疗愈先疗愈自己,很幸运的是我找到了工具,核心疗愈真的太有价值了。
基于以上的思考,工作或生活中的决策其实非常简单,只要与这些价值观违背或让你纠结的,那它一定是不太OK的,因为可能会与人生总目标心安理得离开这个世界有些违背。所以余生的40-50年,在此大原则下,开心快乐的活着,舒服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