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周老太有四个儿子,所以周老太经常没水喝。
旁人看周老太极有福气。有儿有女,多子多福。不成文的俗定,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嫁了是婆家的人,照顾婆家一家老小。
女儿想照顾娘,旁人会说:“你可是有四个兄弟呢。”
言下之意,你娘有儿子照顾,你是嫁出去的女儿,怎管得那么宽呢。
周老太确实有四个膀大腰圆的雄壮儿子。且都能干。都在村里竖起了漂亮气派的楼房。但周老太都没得住。
周老太住在儿女从小长大的老屋里。如今,老伴早已撒手西去,儿女亦成家立业。周老太一个人守着几间老屋。
人说,周老太一定是恋旧,舍不得搬走。周老太叹气,相比宽敞、明亮、舒适的大楼房,谁愿意憋居在这破败的老屋里?
可是周老太住不进楼房。原因很简单,没有儿子接她去住。儿子的想法是:“都住在一个村,老屋新屋只是几步路的事。村子不大,抬头不见低头见。犯不着挤在一个屋里。而且有利婆媳关系,稳定安定团结。再说了,四个兄弟去哪家?去哪家都显得另外三家都不孝顺。”
周老太不能说儿子说得没道理。于是,除了周老太四个儿子成家立业住进自己盖的小楼,村里越来越多的人住进自己盖的小楼。周老太成了极少数还住在破旧老屋的人。
每到年三十,四个儿子分别送来饭菜便回各自家过年了。周老太倚着老屋的门,背后是客堂顶上昏黄的灯光。周老太如一道黄昏灯光下的剪影。倚着门看着不远处儿子家漂亮的小楼,窗户里透出的明亮灯火。阳台上的大红灯笼喜气洋洋。
周老太站久了便觉得冷。关上吱呀作响的门,转回昏黄的客堂里。桌上是四个儿子送来的四家饭莱。
周老太拿起筷,抖抖索索地挟起大儿子家的,再挟些二儿子家的,依此类推。周老太会想到他们小时候。那时过年多热闹啊。周老太想着就笑了。那才是过年呢。虽然吃得没现在多,没现在好,可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那才是过年。
周老太收拾好碗筷,抖索着摸回床上。外面炮竹连天,家家户户都开始吃年夜饭了。
周老太坐进被子里,脱下棉袄,从兜里掏出四个儿子给的红包。周老太想着小时候给孩子们压岁钱,现在是孩子们给她钱了。
周老太年老后,不能种地、干重活,没有生活来源。每年年三十,四个儿子会一人给她一百元钱。这是周老太的全部生活来源。
周老太打开一个红包,取出一百元,捊平。放在枕头下。再打开下一个红包。周老太打开第四个红包时,傻了。是一张一眼就能识得出的假钞。她不记得这个红包是哪个儿子给她的。也正因为知道周老太分不出,才这般混水摸鱼。
周老太叹口气,原计划要添置的东西,只能再等一年了。
周老太靠着床头,床脚柜子上的小电视正跳动着光芒。周老太一个人等着春晚。
周老太将昨天华仙送的暖手宝笼在怀里。想起华仙,周老太的嘴角牵动,心里一股暖流。
华仙与她非亲非故,和女儿差不多年纪。却每次过年前都要来看她。
昨天华仙又来了。红艳艳的衣服和红朴朴的一张脸。她给周老太带来了暖手宝,说天冷了,年纪大了手易冻。将手笼在里面,护手、暖和。
华仙还给周老太带来了保温杯,天寒地冻的,喝口热的。此刻保温杯立在周老太床头的柜子上。
华仙每年都来。她不止看周老太,她会看望村里每一位老人。
那些晚年生活幸福的老人也还罢了。而于周老太,孤苦伶仃一个人惯了。她盼着过年。不是盼爆竹声声的除夕夜,不是盼新年。她这个年头,过一年少一年。她盼的是每年年前必来看她的华仙。
华仙不但专程来看她,给她带东西,还陪她说话。每次周老太便咧着嘴乐。
想到这,周老太探过身,拿过保温杯。喝一口热水。再放回原处。将双手笼进暖手宝。真暖和啊。周老太的脸色活泛起来。
“呯”一阵绚烂的烟花在空中炸响,周老太能透过狭窄的窗户看到一角。过年嘞。
无戒365极限挑战写作训练第9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