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阿富汗的印象仅限于从新闻中得知的战乱和塔利班组织。知道是一个不太平的中东国家。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里翻阅到了这本书。看完之后忍不住想写下自己的所感。
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感人作品,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了解并怜悯阿富汗的人民。全书从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的亲密友谊开始,这段感情成为贯穿全书的脉络。生命的节奏是这个故事的框架。这部小说是以70年代的阿富汗与之后的美国为背景,文采飞扬,通俗易懂。作者笔下的阿富汗温馨闲适,却因为不同种族之间的摩擦而出现紧张。此书偏重于描述个人情节,很有代入感。作者高超的描写手法,仿佛在你眼前铺陈开了一幅幅画卷。两个青涩的小男孩坐在山坡上读书,共同参加风筝大赛齐心协力赢得比赛,一个为了喂饱孩子的男人在广场出售他的义肢,足球赛中场休息时间,一对通奸的情侣在体育场上被石头活活砸死,一个涂脂抹粉的男孩被迫出卖身体,跳着以前街头手风琴艺人的猴子表演的舞步。小说的高潮如此残忍又如此美丽,令人不忍揭露,作者以恩典与救赎勾勒生命圆满循环的功力展露。
阿米尔出身在一个富贵的家庭,自幼丧母。和父亲生活在一座大宅里。同住的还有他的老仆人阿里和儿子哈桑,阿米尔最好的朋友。童年时期的阿米尔和哈桑有过很多美好的回忆,只是在阿米尔的心里一直对父亲的爱分给哈桑耿耿于怀。在目睹哈桑被凌辱后,阿米尔更加不能面对依旧对他唯命是听的哈桑。在阿米尔生日宴过后,阿米尔诬陷哈桑偷窃自己的手表。最终阿里带着哈桑搬出了阿米尔的家。阿富汗内战的爆发,让阿米尔被迫随着父亲逃离到美国。在美国的期间,阿米尔终于理解了小时候父亲对自己严厉其实是对自己抱有满怀期待。
软弱,只知道逃避的阿米尔长大,变成了靠写书的作家,也在父亲的帮助下娶了心仪的妻子,时间就这样慢慢的流逝,阿米尔对于自己童年时期的阿富汗也已经渐渐淡忘。可是父亲老友拉辛汗的电话打破了阿米尔生活的平静。他得到了哈桑的消息。记忆中哈桑的脸和他与哈桑之间的种种让他再也无法呆在和平的国度享受自己的幸福。阿米尔决定回到阿富汗去看望他童年里最好的朋友哈桑,并且想要向哈桑忏悔他犯下的错误。他走上了救赎的道路,但是最终也没能见上哈桑一面。只是从拉辛汗的口中得知了哈桑这些年的生活,知道了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父亲直到去世也没有告诉阿米尔这个事实。阿米尔想起父亲从来不会忘记哈桑的生日,想起他们中郁金香的那天,建议父亲重新请新的佣人,父亲暴怒的神情和语气。现在一切都能够解释了。
冷静下来的阿米尔决定去找回哈桑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阿米尔逐渐变得坚强,不再逃避任何事情。走上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他要带上一个小男孩。一个孤儿。哈桑的儿子。在喀布尔的某个地方。阿米尔对着哈桑的儿子说出了哈桑对他说过最多的话,为你,千千万万遍。文中出现的风筝是象征性的,它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 是真正、善良、诚实。也许每个读者心中都有这样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去追。
这不算是中东政治的故事,而是在一个分崩离析的美丽国家里生活的故事。这本书的力量来自于作者让文化在书页上栩栩如生的功力。他描绘了阿富汗人民在努力融入当地生活的同时,仍然保留着根深蒂固的传统与风俗。这本书让我懂得有时候赎罪也不必然等同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