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很多老房子,小小的,矮矮的,大部分是三间或者两间房的格局,现在多已无人居住。小孩子们遥遥地看看黑洞洞的窗口,想象里面住着各色的妖魔鬼怪。尤其是到了傍晚时分,小孩子都是飞快地跑过老房子的前面,不肯多停留一秒。那些老房子只因无人打理,加上风吹日晒,屋顶和房子的四周长满杂草。下雨的时候,经常听到闷闷的一声响,不是惊雷,是多年失修的房子坍塌了。所以家长们经常警告小孩子,离老房子远一些,生怕小孩子被砸倒在老房子里。
总有几个调皮的小孩子,虽然家长千叮咛万嘱咐的,但还是耐不住心里的好奇,纠上一帮小孩子去老房子探险。往往一群小孩子,在老房子长满杂草的院子里探着头从窗户或者门缝张望,或有门子已经锁不上的老房子,大家走到门口,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敢进去。偶有调皮的把伙伴推进去,也是吓得慌忙退出来,站在安全地带,时刻防备小伙伴们的突袭。也有虚荣心作怪,壮着胆子自己走进去的,但也是进去一下子就退出来,老房子里面都是些杂物,没什么好玩的。这时候站在院子的多数旁观者也慢慢失了兴致,大家也就打闹着,欢欢喜喜地去其他地方探险了。
当然,在这群人里也有一个大家佩服也厌弃的坏孩子,佩服他是因为他敢一个人在老房子过夜,厌弃完全是因为家长的教导,说他是个坏孩子。哪里坏呢,家长说的不甚清楚,反正他就是个坏孩子,不准和他玩。那个坏孩子其实在孩子里面也有一些名气的,不仅仅是因为他在老房子过夜,还有他打鸟、掏鸟窝,下水捉青蛙等等,总之他做了所有乖孩子们想做但是不敢做的事情。乖孩子们一边羡慕他无拘无束,一边也厌弃他是个坏孩子,当然也有些同情坏孩子的。
坏孩子不是没有家,而是不想回家。他有母亲和妹妹,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回家。母亲带着他和妹妹生活,或者说是带着妹妹生活。因为母亲和妹妹经常是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坏孩子常常连脸都不洗,当然谈不上洗澡了。听说家里吃饭的时候,母亲让他在院子里的井台上吃,因为嫌弃他脏,母亲甚至不让他碰门帘,都是妹妹打起门帘将饭碗递给他。偶然赶上母亲心情不好,他只能跑到奶奶家去蹭吃蹭喝。奶奶不是不想照顾,可是家里人多,如果照顾了他,必然其他的孙子孙女也要照顾,那个时候毕竟家里不富裕,奶奶也是有心无力,只能偷偷照顾。
坏孩子起初还是比较听话的,吃住在家里,奈何随着母亲一次次打骂,他和母亲的关系也越来越差。刚开始只有他们的邻居知道,后来,有一次,他的母亲拿着火钳追着他满村的打,他绕着葡萄架来回躲闪。村民劝他的母亲说,你别打了,把孩子好好带回家。谁知他的母亲怒气冲冲问,你哪里看见我打他了,自此村里的人也不敢再多言。坏孩子也慢慢不回家了,随便找个村里的老房子、村外的芦苇丛、草垛就凑合一宿。没有人知道这个孩子怎样在风霜覆盖的草垛里挨过寒冬腊月,也没有人知道他怎样在蚊虫肆虐的炎炎夏夜入眠。只是从身上的冻疮和蚊虫叮咬后的血痂中窥测他生存不易。他从家里逃离,终日游荡在村外的农田里,不为别的就是在瓜果成熟的季节,顺走地里的几个黄瓜,西红柿。每每村民看到地垄上残存的红薯皮或者玉米棒就怀疑是他干的,少不得要背后骂几句。渐渐村民家中一些锄头、铁棍等能卖钱的废品也常常不翼而飞,村民少不得要诅咒他几句,奈何也抓不住人,究竟是不是他呢,也无从得知。
慢慢地大家似乎习惯了这样一个坏孩子的存在,小孩子们在被逼着写作业的时候常常羡慕坏孩子吹着口哨捕蝉,村民在干活的时候也不时吐槽几句这个孩子吃饱了就闲逛的懒散样子,村里的妇女也常常羡慕说,家里的孩子好好侍候着七灾八难的,偏偏这个孩子没人管没人顾的竟这样好活。总之他活了下来,没人知道他怎么熬过那些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孤独时日。
后来,他父亲回来了,给他盖了房子,帮他剃了头,好好收拾了一下,倒也是个朝气蓬勃的少年。逢年过节,大小庙会他还是去亲戚朋友家蹭吃蹭喝,也不避讳,身体也渐渐丰腴起来。闲暇时候,还是少不得和他的狐朋狗友们一起喝酒作乐。 逢人也不自卑,在太阳下开心的笑着,露出他满口坏掉的牙齿。坏孩子长大了,已经不是孩子了,那么用坏孩子定义似乎不太妥帖,但是他也不是坏人,一时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他的为人。我想坏孩子也许可以这样理解,他们只是童年遭遇比较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