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我一直在看脑科学方面的书籍,书籍中反复提到,那就是我们的大脑是可以改变,年龄越小,大脑的改成的可能性就越大,神经专家把这个称为大脑可塑性。
科学家研究发现,儿童在0到3岁时,神经细胞发展的特别快,特别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结构—突触,是我们一生中最多的,2岁达到顶峰,之后很多突触会慢慢的减少至百分之四十。若是这时,我们不断的刺激儿童的大脑,很多相应功能的神经细胞会遗留下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用进退废”。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应该在孩子儿童时间给他们更多的刺激,比如说,你期待孩子有更多的运动,那么我们儿童时期就应该多陪伴孩子,多运动,让大脑分管运动的神经细胞更多的发达;若是你想让孩子语言表达更强,那么就要多和孩子说话,让分管沟通方面的神经细胞更强壮。下面就结合我在育儿过程中,是如何利用“大脑可塑性”原理来陪伴孩子的:
第一、户外活动
我工作有一个非常好优势,就是有正常的上下班时候,并且正常的双休,更可喜的是,我们有寒暑假。在放假期间,我们会经常带着孩子去公园、去动物园、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海洋世界、植物园等场所。让孩子能够直接与最新鲜,最鲜活的信息相接触。同时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会和孩子耐心的沟通,不断的让孩子进行视觉刺激和语言刺激,并且能够调动孩子从小进行思考,了解各种各样的知识。
比如说,当我们在动物看到一只小鸟,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将这只鸟的生活习性告知孩子,当看到鸟妈妈时,我会告知孩子,那只大鸟就是小鸟的妈妈,与孩子一起分享童年的快乐。
再比如说,上次我陪伴着我们宝宝去户外散步,宝宝将自己的滑板车压倒草坪上,我会引导孩子站在小草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小草也是有生命的要保护好小草;或者站在小车的角度上,我们的滑板车车也会在凹凸不平的地方很容易损害;引导孩子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促进孩子思考。
在户外我也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外出活动,但是总会看到这种状态,爸爸妈妈在玩手机,当孩子看到一个新鲜的事物时,叫爸爸妈妈来看时,他们仅仅是点点头或者说“恩”。我有一个原则,既然带着孩子外出活动,那就要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让孩子接受各种各样的刺激,让他的大脑神经细胞越来越强壮。
第二、户内活动
一旦下雨天,我们也会在户内陪伴孩子,比如说,陪伴孩子搭积木、玩火车轨道、开小汽车、玩拼图游戏等开发性的玩具。在玩的过程中,我不仅仅陪伴孩子玩,,赋予一些小游戏,或者赋予一些小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玩耍。
比如说,在和孩子玩火车轨道时,我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大孩子,我拿一辆小火车,宝宝拿一个小火车,我会说,宝宝,爸爸的小火车好像遇到了一点小困难了,宝宝能不能过来救救爸爸的火车呢?于是我们宝宝将他的小玩具,小飞机开过来来救我的小火车。在这样的故事中,宝宝会玩的更加的开心,会更加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还有,我们每天晚上,无论有多晚,有多大困难,宝宝总是会提醒我们要看书,他还会自己去客厅挑书,然后将书放在床上,要求我和我的妻子每人一部分给他念故事。我念故事的时候,不仅仅是会念故事,我会尽最大的努力表演绘本中的角色,并调整不同的声调,尽量增加故事的情节性,让故事更加具有趣味性。尽可能创造更丰富的环境,刺激孩子的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尽量让突触不要减少的那么快。
第三、勿乱判断
第三点,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要乱判断宝宝所说的话语,说这个不对,那么不对。因为宝宝在认知起步阶段,他们是在探索这个世界,会按照自己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比如说,上次我们宝宝画了一幅画,和我说,他画了一个乌龟,我就问他,说说看,乌龟的嘴巴在哪里啊,他就会非常认真的和我们说,你看,这个就是乌龟的嘴巴……等话语。我们可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说,“这个真不像”,或者带着一种不屑一顾的表情,这样对孩子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总之,我们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加聪明,多陪伴孩子,多喝孩子说说话,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的世界,进而刺激孩子的大脑,让他们的大脑的细胞各个方面的功能更加的发达,让孩子变得更加的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