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愿原本不叫许愿,叫“许万水”
她的母亲苏宣雯在怀她的时候,爱上了欧阳菲菲,在“热情的沙漠”的热情下,觉得一生应该走遍万水千山,而不是沦为家庭主妇。
于是,她作为“许万水”出生了。
十八岁的许万水觉得,苏宣雯没有叫她“许热情”或是“许沙漠”也算一种恩赐。
许万水有一个与她相隔一分钟出生的同胞妹妹,眼角比她多一颗楚楚动人泪痣,不过七岁的时候,许万水也拥有了,她自己用中性笔戳出的泪痣。
许万水的妹妹并不叫许千山,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许子衿”。《诗经》中“青青子衿”的子衿。
她们的母亲与父亲都是极有文化的大学教授,而他们只把渊博的文学素养用在小女儿的取名上,这是后来许万水一直怨恨父母的原因。
崇尚自由的,比起母亲的角色,更是一个女人的苏宣雯终于在许万水13岁那年离开了她们,不带一丝不舍,利落的,甚至是终于抛下了她走遍万水千山的累赘般的如释重负。
同一年。
许万水偷了户口本,跑到派出所改了名字。
她气喘吁吁跑回家,看着本子,脸上是这辈子她最开心的一个笑容。
那一刻,她甚至为自己是许教授的女儿感到庆幸。
当然,更多是因为她过于早熟的心智,早已让那个胡同的人以为她是一个大人。
在母亲离开时的不哭不闹,
不会和同龄人叫嚷,
连双胞胎妹妹的打闹也不理睬。
许万水是这样的,在大人心中。
如果那个时候,那些大人会耐心的真真正正去了解不过是13岁的许万水,或许会明白一切不过是因为她的懦弱,孤僻,和对母亲的怨恨。
十三岁,许万水终于不是许万水,
“许愿。”“我叫许愿”
向这个不被偏爱的生活许愿,
向世界许愿。
向自己许愿。
许愿成为许愿之后。
胡同的人终于肯定了许愿只是一个孩子的事实。
不过,从那以后,许愿,只是许家不听话,不懂事的大女儿。
其实,十四岁,那是许愿自己真正觉得长大的时候。
十四岁前的许愿还和妹妹留一样的发型,穿一样的衣服。
后来,在第三次被嘲笑自己只是模范许子衿后,
虽然许愿不懂她们本就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何来模范,
但她还是剪去了长发,在眼角的“泪痣”上文了一朵小拇指大小的小芍药。
她那个时候开始接受命运本就是不公,
开始习惯父亲对爱笑的,活泼的妹妹的宠爱,
对总是被说“许愿,你能不能懂事、成熟些,怎么那么幼稚。”的话语再无感。
从那个时候,许愿开始做一切她喜欢的事情,
不去考虑后果,她喜欢“人生得意须尽欢”
也喜欢TVB的那句“做人嘛,开心最重要。”
后来二十岁的许愿在看《暮光之城》听到毕业典礼的那番话时,恨不得包场请所有说过她幼稚的人去看一看。
“现在不是做出艰难而仓促决定的时候,现在是犯错误的时候,登上错误的列车,困在某处,坠入爱河,一次又一次,改变主意,再反悔,因为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所以,尽可能地去犯错。”
是了,没错,许愿用尽了青春去“犯错”。
离家一个人去旅行,
放弃了高薪工作,自由码字,
拒绝了苏宣雯的见面......
她的父亲,对她一切的行为都定义为怪诞不羁,与自家的知书达礼相悖,总是骂她“幼稚,不懂事。”
二十五岁的许愿,
不止一次的在心里说,
---我不幼稚,
我只是在应该犯错的年纪做了想做的事情。
我旅行只是因为我惧怕命运的意外让我没有机会,
比起单调的颜色我更偏爱我喜欢的多彩,
我只是在追求我想要的生活,
而我一直一个人,只是不想变成苏宣雯。
没有人问过许愿,是否快乐,
没有人问过她为什么犯错,
也没有人关心她不是孤单,而是连同胞妹妹也无法理解的孤独。
三十五岁时,是许愿最后一次听到苏宣雯的消息。
她收到她的来信,
那个曾被她称为母亲的女子
在时隔二十年的信中,只写了三行字。
她还是叫她万水。
----万水,你知道吗?你和我很像。
万水,余生不要后悔。
勿念。
许愿觉得苏宣雯多虑了,她根本不会念她。
四十岁的许愿再读村上春树,
读到那句“不是我疯了,就是世界疯了。我不知道究竟是哪一个疯了。”
四十年来,她第一次说,“是我疯了。”
“瓶口和瓶盖尺寸不符。也许该怪瓶子,也许该怪盖子。但不管怎样,尺寸不符的事实不容动摇。”
许愿错在,在不该犯错的年纪也犯错了,
世界错在,没有偏爱这个生性敏感的女子。
对了,四十岁的许愿不叫许愿,叫“许万水”。
一生寥寥,孑然一身,
许万水没有如苏宣雯说的不后悔。
她后悔抛弃了所有周围的一切,
后悔不顾一切的固执,
后悔了不相信孤独可以被拯救。
苏宣雯用了前半生后悔没有去追求,
许万水用了前半生去犯错,
费了后半生去后悔。
同样的是,她们的犯错,都源于她们担心被世界遗忘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