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盼望着,盼望着,冬天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
今年春节有八天假,又可以啸聚读书了。
上次一起读书,还是去年国庆节,七天读完《瓦尔登湖》。
大家的体验感都还挺好的。
这次,我们准备读的是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
模式也差不多,还是交100元进群,从1月28日-2月4日,每天完成阅读任务,有导读可供参考,每天打卡不少于12字。当日未打卡者,押金在群内发红包。挑战成功返款88元。
小贴士就是:书可能当时读不完,但是打卡一定要完成。
好了,几个问题:
1、为什么是读《苏东坡传》?
人人都喜欢苏东坡。他也差不多是中国文人中在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
我自己比较有针对性地读了一年苏东坡,觉得太有意思了,虽然各种角度和各个角落都有人做过研究,但是仍然可以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至少,以自己的经历与他的人生去共情,用他的态度为自己的境况来疗伤,这样的读法,永远是属于个人的独一份。
2、为什么是读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写于上世纪40年代,是1936年他全家赴美后用英语写的。
当时,他带了一些有关苏东坡的以及苏东坡著的珍本古籍,这样的装备当然不如半个多世纪之后,拥有更多资料和考据成果的当世学者。
所以后来有对于林语堂先生的苏传不够严谨、学术价值不高的说法。
最近出的两本苏传我也都读完了,周文翰的《孤星之旅——苏东坡传》和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都是很好的书。
其中,周书的内文是全景式宋代生活的描写,读来很有沉浸感,像行走在清明上河图中,与苏家父子狭路相逢。其颗粒度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可以精细到每一天的天气、心情,我很喜欢。只是,过于庞杂的内容,以及51万字的篇幅,对普通读者可能不够友好。我从3月20日读到4月29日,约40天读完。
李一冰的身世颇为传奇,因此对于东坡先生遭际的坎坷特别地感同身受。李先生治学很勤,书中对同期人物及资料的大量表现和引用,在学术上很值得参考,但是一般人可能还是难得读完这54.9万字。我也是读了40天。
而林语堂本身是文学大家,聪明与诙谐与东坡相似,且他是用英文写给西方读者看的,因此已经滤掉了对古文的引用,过多的时代背景,包括一些老外看不懂的典故——很多我们现在也不懂呢。
因此,林先生的感性表达,恰好是最适合我们胃口的,或许对于苏轼而言也是最准确的。
至少,林语堂这一段表述,至今还是最经典的苏轼画像: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21.9万字的篇幅,加上可读性强的文字,8天读完,应该没有问题。
3、为什么是写12个字?
克服拖延症的办法,就是目标最小化。
比如,每天做1个俯卧撑,感觉怎样都可以完成。
而一旦做了1个,说不定就一口气做10个、20个了。
12这个数字怎么来的呢?
2025年,从大年初一到除夕(公历已到2026年了),是乙巳年。
乙巳是天干地支的算法,天干中,乙排第2,地支中,巳排第6,2X6=12。
附:天干地支
天干: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地支: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
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