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自诞生以来在国内外管理圈中一直都备受瞩目,在2014年前后被引入国内后先后在京东、百度、小米等知名企业引入实践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管理者也逐渐开始着手尝试实践OKR。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OKR是企业实践落地OKR的第一步,在制定OKR时,我们首先应该学会如何去制定我们的目标O。
OKR的全称是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是由目标O与关键结果KR两个关键词构成的,其中目标O必须是定性的,而关键结果是定量的。
在制定OKR时如果目标O写的不对,关键结果KR写的再好也没用,因为关键结果KR的目的是为了支撑目标O,目标O才是OKR的核心,实质上目标O是OKR中 What 的层面,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而关键结果KR则是OKR中 How 的层面,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
制定目标并不是一件难事,每个企业、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目标,但是什么样的目标才是科学且合理的目标呢?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在回答“是什么”这个问题之前,要先明确为什么要制定这个目标,并找到目标存在的意义。
O应该符合哪些原则?
1、聚焦
无论是对于企业或者个人来说,目标数量都不应该过多,过多的目标只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从而丧失OKR聚焦的特性。
人的精力和组织的资源是有限的,在短时间内做太多工作,注定会以痛苦收场。
2、挑战性、鼓舞人心的
OKR制定的好坏,取决于目标O是否能够具备足够的挑战性、能否成功地激励并鼓舞人心。
求其高,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我们期待通过OKR的实施,激发更多人的自我成长与创新。
3、可实现性
OKR在强调挑战性的同时并非意味着OKR要脱离实际,而是基于已具备的资源和潜在的能力选择并挑战“跳一跳够得着”的挑战型目标,让人们看到实现的希望。
特别是在导入OKR初期,设定目标要审慎,避免目标无法实现引发畏难情绪,抑制内驱力。
对于大多数传统行业,业务相对稳定,挑战型OKR可实现性差,建议采用必须要实现的承诺型OKR,用OKR着重实现全员聚焦、激发内驱、塑造主动的文化。
描述O的方式
目标O尽可能要以动词形式开头,例如打造、建设、实现。
目标O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不要写一些高大上的词汇,除非大家的理解都能达成一致,最好可以附上一句目标描述,讲述为何要制定这个目标,会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O的意义。
可以考虑采用“做... ... 达成... ...”的格式进行描写:
前者为要做的事情,后者为目的和期望的结果;
前者为动词,比如:实施、完成、进行、改进、增加、制定……
后者为名词,并往往与形容词/副词关联使用,如:多、快、好、省……
同时是最好有时间进行约束
案例
O1:1月31日前,上线公司XXX产品,提升用户体验;
O2:第一季度末,完成XXX产品线改造,提升生产效率25%;
O3:在本月底前,打造出一款职场人都知道OA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