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几个都在说已经不看朋友圈,我自己也有这样的倾向,似乎逃离朋友圈已渐渐成为一种现象,但我思考的是背后的逻辑。
几年前微信才兴起时,刷朋友圈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课。足不出户掌握全城动态,再把有用的信息分享给朋友们,这让我成为朋友口中的“小灵通”,也成为我做社群的有效工具。
然而随着“朋友”数量的增多,有效信息被逐渐稀释,掌握“情报”的时间成本也越来越高。内容的碎片化,耗费掉大量时间,到最后能够吸收的营养及其有限。朋友圈从曾经带给我的轻松有趣,变成了现在的空虚焦虑。
我以为自己只是个案,到最近发现这样做的人越来越多,有个朋友跟我说他把以前刷朋友圈的时间拿来运动看书,发现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古典老师也在自己的新书《跃迁》中说,关闭了朋友圈后,他也没发现有什么损失,反而更加专注做事。
那是不是该就此放弃朋友圈了呢?
我的做法是,从之前的“狂刷”朋友圈开始过渡到“筛选”朋友圈。除了偶尔刷一下,我会只关注星标朋友的朋友圈,比如:
1、行业大咖:别人跟你的层次与圈层就是不一样,他们的朋友圈可能会给你打开一扇新的窗户,是鞭策自己往上的动力。
2、优秀人才:从他们的朋友圈你能读出别人为什么优秀,他们常常会分享新的认知思想,或者经验小结,常读这样的朋友圈会让你的智商上升n个level。
3、媒体终结者:这样称呼这群人是因为看了他们的朋友圈,你就不用再看其他本地新闻了,因为他们是城中最活跃的那群人,城中大小活动尽在掌握,当然他们大多都出身传媒行业。
4、长得好看的:颜控,就是这么任性…
朋友圈仍然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只是需要迭代升级,我想微信下一步一定会推出朋友圈置顶功能。微信朋友圈是不是也会经历像微博那样的衰退潮,这个很难说,但微博不也是经历了一段萧条期后又开始回暖了吗?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是微信还是微博,最终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