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有时间看完全文,就看看我认为的本文精髓吧,感兴趣可以继续阅读:
阅卷人、出题人的集权完完全全地凌驾在了考生之上,这种集权是导致高考作文八股化的重要原因。可能一开始是好的——如果阅卷人能够清醒地认识到高考议论文的本质是什么,并且能够理性地、合理地评价文章。但是人非圣贤,所有人都喜欢看自己看着舒服的文章,喜欢看华丽的、优美的文章,不喜欢僵硬的、冰冷的、枯燥的文章。喜欢看结构清晰的、不累眼的文章,不喜欢看特立独行的文章。喜欢看扣题的文章,不喜欢看故作玄虚,思维发散的文章。喜欢看观点主流的文章,不喜欢看价值观不符的文章。议论文真正的价值——观点、思考、逻辑——被逐渐淡化,阅卷人暴戾地挑剔出符合自己兴趣的文章。当考生几乎没有任何权力之时,就是高考作文的初衷泯灭之时。前文已经论证了,议论文是作者表达自己观点、思想的载体。当议论文的主体(作者)都没有权力时,议论文也就真正地沦为了取悦阅卷人的工具。
关于高中作文的那些事
长期以来,我们的高中是这样教我们写英语作文的:格式要严谨,要有衔接句,段落层次要清晰。我们用尽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三年来背诵优美的作文句式,背诵高级的表达方式,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取悦阅卷老师,让自己在这场内卷大赛中获得更高的分数。显然,这一切已经背离了英语作文的初衷。
高考语文作文也是同理。我们通过学习老师喜欢的范文,去研究那些文章的表达方式,去背诵一些华丽的辞藻,去理解所谓的段落衔接以及文章结构的“合理性”。
我不想对这种行为做出什么评价。从高考竞争的角度讲,这是合理的。如果说能够写出能够取悦阅卷老师的文章,就能得到更高的分数的话,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趋之若鹜。不过,这和八股文又有什么区别呢?貌似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也许这里很多人就会批判我了,尤其是很多高中老师。这是因为,人们通常将八股文作为一个贬义词,去形容一些呆板、华而无实、内容空洞的文章。但是如果我们活在明清时代,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这么去解释八股文:写八股文是为了在科举里获得更高的分数,这样可以打动阅卷人,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升自己的阶层,所以八股文是合理的,你不能批判他。因此,现代人批判八股文,是因为八股文阻碍知识进步,扼杀优秀思想。明清人拥护八股文,是因为八股文能够实现阶层跃升。
所以说,高考作文与八股文本质是相同的。他们的初衷都是为了考验应试者的作文能力,但是久而久之,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的作文不再成为表达观点的载体,而是成为了打动阅卷人的工具。
从合理性角度,我愿意承认这种作文的存在。但是从理想主义角度,这并不妨碍我极端厌恶、唾弃这种文章。
作文是表达自己观点、思想、想象、心理活动的载体。无论是议论文还是小说,无论是记叙文还是散文,这些作文都是为了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表达自己对事物深刻的思考与认识。因此,作文从一开始就必定是由作者主导的,而不是由观众主导的,这是作文诞生的初衷。
议论文是一种表达自己思想与观点的文章,因此,议论文的价值在于作者的观点,以及论证这种观点的方式与逻辑。议论文的诞生是基于作者对某种事物的认识的,因此,作者看待事物的深度决定了议论文的水准。在这种程度上,议论文可以看作是思想自然流出的过程。议论文的核心就是思想,思想决定了一切,而论证方式仅仅是一种手段,是一种能够支持自己观点、并且令读者信服的手段。而语言、辞藻是否华丽,则是议论文最最次要的东西,几乎可以看作可有可无。
因此,我心中理想的议论文一定是简洁而深刻的。我们所有人都学过韩愈的《师说》,但是几乎没有人认识到,这篇文章几乎代表了「古文」的巅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这种简介而深刻的表达,我几乎没有在所谓的“高分范文”里见过。《师说》的优雅,在于它的简洁与深刻。不加修饰的辞藻能够最为准确地表达概念以及事物的逻辑,段落的划分并不是为了所谓的“结构美”,而仅仅是由文章的内在逻辑而决定的。文章的一切都是为了表达观点。即使存在一些工整句式,也是次要的,这完全由作者的心情决定。
让我们回顾一下高考语文作文的学习过程。就拿我举例吧。材料作文,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练习「扣题」。这里给不懂的读者解释一下,所谓的扣题就是要求你的文章观点必须围绕某个角度去写,并且要求你的文章要时不时地重复这些字眼。我想问问出题人,你有什么权力,去垄断题目材料的「最终解释权」?你有什么权力,去束缚一个作文自然流淌的思路?诚然,也许这是为了防止有人生搬硬套,写套路作文。但同样,合理性并不能凌驾于理想性,这并不妨碍我批判这种行为。有些时候高考作文不能给考生让渡太多的权力,这很显然,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阅卷人霸权专制的理由。很显然,很多命题人、阅卷人太集权了,太过火了。很多不同的观点、思路被扼杀,很多不符合阅卷人审美情趣的作文被打低分。很多结构并不是很清晰,但是对行文逻辑不构成大影响的文章,被烦躁的、没有耐心的阅卷人抛弃。
阅卷人、出题人的集权完完全全地凌驾在了考生之上,这种集权是导致高考作文八股化的重要原因。可能一开始是好的——如果阅卷人能够清醒地认识到高考议论文的本质是什么,并且能够理性地、合理地评价文章。但是人非圣贤,所有人都喜欢看自己看着舒服的文章,喜欢看华丽的、优美的文章,不喜欢僵硬的、冰冷的、枯燥的文章。喜欢看结构清晰的、不累眼的文章,不喜欢看特立独行的文章。喜欢看扣题的文章,不喜欢看故作玄虚,思维发散的文章。喜欢看观点主流的文章,不喜欢看价值观不符的文章。议论文真正的价值——观点、思考、逻辑——被逐渐淡化,阅卷人暴戾地挑剔出符合自己兴趣的文章。当考生几乎没有任何权力之时,就是高考作文的初衷泯灭之时。前文已经论证了,议论文是作者表达自己观点、思想的载体。当议论文的主体(作者)都没有权力时,议论文也就真正地沦为了取悦阅卷人的工具。
也许是高中以来对待高考作文长期的愤怒、不解与压抑,其实我说的有一点过火了。我再次重申,我并没有全盘否定高考作文,考生在仅有的权力下,即使是带着铰链跳舞,也会有精彩的佳作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依然有很多才华横溢的考生,能够利用自己仅有的权力,表达出自己深刻的观点与思想。高考作文的问题就在于权力的分配上。我认为,如果能给予考生更多的权力,哪怕并不是很多,那么我想高考作文也就能更加接近其初衷——表达观点、传递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