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像一部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将人们卷入效率与速度的漩涡。在这时代洪流中,“一鼓作气”与“适时放一放”看似两种相悖的旋律,交织在生活的每一处角落。我们踯躅其中,探寻着二者间微妙而关键的平衡,试图在这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找准自身的坐标。
尼采曾言:“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在某种语境下,这可看作对“一鼓作气”精神的哲学背书。生活中,挑战如影随形,就像古希腊神话中不断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我们背负着责任与理想,在陡峭的人生之路上艰难攀爬。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任务,若能秉持一鼓作气的态度,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往往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收获成就感。这种一气呵成的冲劲,不仅是对困难的蔑视,更是自我价值的彰显。它促使我们在学业的赛道上奋力冲刺,在事业的征途上披荆斩棘,不断突破自身极限。
然而,若一味沉浸于这种勇往直前的节奏,人生便易陷入疲态。泰戈尔说:“休息与工作的关系,正如眼睑与眼睛的关系。”适时放一放,是对身心的滋养,对生活的重新审视。当我们在创作中灵感枯竭,在思考中陷入僵局,放下手中的事务,投身于自然的怀抱,漫步于山川湖海之间,让清风拂去心头的阴霾,让暖阳照亮思维的死角。此时,我们宛如那暂栖于枝头的飞鸟,在短暂的停歇中积蓄力量,为下一次的振翅高飞养精蓄锐。
但“放一放”绝非懒惰的借口,亦非逃避的托词。罗曼·罗兰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真正的放下,是在洞察生活的复杂性与艰难性之后,依然选择以积极的姿态回归。它是一种主动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在这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时常被裹挟着向前奔跑,忘却了生活的本真。我们需要在“一鼓作气”的激情与“适时放一放”的从容中找到平衡。这平衡并非是简单的折中,而是一种动态的调适。
生活在这充满变数的时代,我们不应被单一的节奏所束缚。时而如奔腾的江河,以一鼓作气的气势冲破阻碍;时而似宁静的湖泊,在适时放一放中沉淀自我。如此,方能在人生的航程中,既不被风浪打翻,又能欣赏沿途的绝美风景,驶向理想的彼岸。
本文系作者原创,首发于纸质杂志《愚人》2025年第1期,总第2期·2025年1月,网络首发于简书,转载请注明来源,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