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角色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妇、各个岗位,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规矩,就是角色。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父亲、母亲、儿子、老师、医生。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文化,文化引导着角色。
比如,长辈教导“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
经常会听到,“应该”这个词,作为一个角色,你应该怎样。往往是这些“应该”妨碍了我们看到人最真实的那一面。
这样一群被文化引导的角色形成集体人格、形成了民族气节。
这个形成过程,就像马戏团驯化野兽,告诉它,应该做什么动作,做错了要受到惩罚,唯一正确的动作就是去干什么,做对了就抚摸、给食物等,然后不断重复这些动作,形成动作依赖。
看得出教育是反人性的,因为它是按照社会美好的期望来教育人,所有的教育都是理想化的。
而人的行为就会出现两面性,在有角色压力的情况下,是按照角色行事,你比如,老师在教授学生时,展现出威严,但是在生活中,他本性可能很幽默,或者不善言谈。
微信之父张小龙说过“好的用户体验,目标就是做到自然”,什么才能称作自然?那就是抛开“角色化”,深入理解人的本性,才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