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班级?班级何为?
——读《高中走班制改革背景下对“班级”本体价值之思考》有感
“班级是什么”“班级为什么”?《高中走班制改革背景下对“班级”本体价值之思考》是由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研究室主任张鲁川撰写。该文提出了“班级是否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如果有,它是何种形态”等问题,并明确主张能够培养合格公民的“公共生活场域”应是班级的本体价值。
什么是“本体价值”?什么是“本原问题”?“公共生活场域”是什么?带着一系列的追问开启本篇论文之旅。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高中走班制改革背景下对“班级”本体价值的思考。
一、何为班级
首先,班级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次,班级被视为学校的基层行政组织。张鲁川主任认为,“班级”应该是一个有助于培养合格公民的“公共生活场域”。也只有这一定位才能彰显班级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也是班级存在的合法性依据所在。
二、班级何为
如果我们将班级视为一种潜在的公共生活场域,那么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人”,为现在以及未来更好的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一)适应性功能
(二)超越性功能
三、“公共生活”视域下班级的若干问题思考
张主任从班主任和学生的角色定位问题、班级管理岗位问题、主题班会等若干本原问题,让我感受到这些具体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公共生活场域”这一班级本体价值一脉相承的。
如有关班主任和学生的职责界定为:
班主任:以班级的组织和管理为手段,通过对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班级公共生活的营造,充分开发班级的教育性资源和功能,使班级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学生自治组织。
学生:通过班级赋予的公共生活岗位和权利,以一个主体身份履行岗位义务,承担公共责任,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和活动,在班主任开辟的班级公共生活中,在成就班级的同时成就自己。
在公共生活视域下,将因岗设人转变为因人设岗,赋予每个班级成员岗位。“所有的职责都是平等的,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任何班干部都是学生的代表”“你担任班长并不是你能力强,而是你比我更适合这个岗位”这几句话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的班级管理和班干部队伍建设。我们班并不是人人都有岗位,孩子们有一种共识,“班长”就是班上最厉害的人,这种班干部尊卑观念的形成肯定是与我们平常的引导、暗示息息相关的。看来,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重塑班干部观念,并争取做到因人设岗,人人都有岗位,最终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班级风貌。
四、基于对“走班制”反思的班级价值重建
学生的公共精神和公民道德权仅靠愿望和呼吁是无法形成的,需要有类似雅典城邦的公共生活载体,并致力于让学生过上一种具有理性、基于公益、共享共治的公共生活。而“班级”这一相对固定的社群形式为这一美好愿景的实现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