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这个平台快三年,看到后台未回复的私信有温暖有惭愧,温暖的是在这个平台能被记得,惭愧的是迟到的回应。最让我惊讶的是“粉丝量”几乎没变,或许只是忘记了删,但如何形容我当时的感受呢?有故友再见时的亲切,有原来你们一直都在的感动。我一直在酝酿这场再见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契机,所以我选择在今天以这样的方式开场。这三年大家过得还好吗?
转眼距离五年约定已过三年,也恰是离开的这几年。怎么形容这几年呢?
五年前说:“锻炼身体、不熬夜”,涨了20斤的体重和昨晚六小时的睡眠是最好的答案。五年前说:“面对生离死别要开朗成熟”,丧假和探病的事假是每年都请。五年前说:“坚守原则并认真对待”,内心愈发平静而毫无波澜。五年前说:“独立且上进”,三年三个岗位建树尚未成。
毋庸置疑,这三年有些失败,可三年来我自己没有发现吗?并不,因为内耗的人无外乎很难正视自己的失败,很难客观的剖析自己。所幸,如今我能够坦然的正视失败了,能够娓娓道来三年的经历。
和同届大学生一起毕业,本是准备去签三方的本地公司入职,得知宿舍四五人后毁约了。在室友介绍下面试了外省的公司,遇到了一个好领导。为什么去外省?因为本地的公司性价比不佳。在外地的两年多,经历了一次岗位调动,算是升迁,我有幸都在那个领导手下做事。为什么说她是好领导呢?一般领导会站在公司利益上榨干一个员工所有的价值,但作为公司二把手的她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更像一个老师。大家都说我在那的前景是光明的,可我为什么还是选择在就业行情风雨飘摇的今年离职了呢?那就不得不提三年备考三年未考的考研,以及三年来家中的变故了。
之前或许会耻于告诉别人我备考了三年的研究生,而且都是在报名那个月放弃的。尽管我早存足了研究生的花费,而且我的专业想有学上很容易。那为什么呢?可能对于学术方面,我可能真的是个理想主义者,没有打下扎实的基础会让我觉得配不上那个地方,而在职备考我准备得真的一般。所以今年交接完手头工作,我离职备考了一个月,然后报名截止前我退缩了,早早的心态崩溃了。后来我拿着积蓄,半个月内去了好些地方,总是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发呆,感觉到的是自己的渺小和对未来的迷茫。不甚至都不敢回出租屋,因为没工作不知如何回复房东的招呼,当然离职我也没告诉家里,直到我通知他们我要回家发展了。我入职很顺利,几乎没有工作空窗期,性价比虽不高但因为工作经验比应届高些。
科学主义信仰者总是对玄学不甚在意,却又总是希望找到一丝牵连。有时候我会自嘲,或许这就是命,三年来每年十一月家里总有人住院,甚至连最疼爱自己的人也在去年离开了我,或许冥冥之中在告诉自己一些事情。如今在不知不觉中内心的焦虑和迷茫,在家乡的气息中治愈了,仿佛三年就在昨天。
有人说:“你这三年是走了弯路,毕竟又回到了原点”。我的回答是:“不全是,毕竟时间一直在流逝,除此之外内心某些隐秘的期望却兜兜转转在无意间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