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认知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孩子应该有自己的自由
关系与教育,到底哪个更重要?
“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画怎样的画,就会得到一幅怎样的作品”,“孩子是教育成功的,不教就不能成材”——这些流行的教育观点是建立在如下的认知基础上的:孩子是一个没有思想的、僵化的个体,就像一团泥,你怎样塑造他,他就成为怎样的模样。事实上,这种观点是有违人性的。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绝不是一张白纸,从出生开始要经历一个精神胚胎期,其中蕴藏着心灵成长的密码;孩子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这个密码。大人自以为是地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事实上扼制了孩子的自我成长。所以,大人用心良苦的“教育”往往并不能取得想象中的成效,有时还可能适得其反。
那么,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是和谐的关系!说得更直白一点儿,就是宽松的成长环境。他希望自己成长的环境是安全的,做错了事不担心被人骂或被人惩罚;这个环境是温暖的,有一双眼睛在慈爱地关注他。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精神胚胎才能得到充分的发育,他才能够自由地思考、感受和行动。
爱和自由——亲子关系的基石
假若父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关系和谐的环境,孩子的精神胚胎就会在这个关系中自由而安全地成长。父母应该切记:只有当亲子关系呈现良好的状态时,你对孩子的教育才是有效的。那么,怎样的亲子关系才算是和谐的呢?和谐亲子关系的标准有两点: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
对于孩子而言,自由非常重要,因为自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胚胎可以充分地获得发育,也意味着孩子的意志得到了尊重,他被允许并鼓励走向自我实现,被允许并鼓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
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还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爱是什么?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定义,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相反,假若父母做不到对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而急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就不是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