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醉神迷
――阅读手记
米兰・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第三部分中,谈到一个心醉神迷的小男孩,“儿童时代的我醉心于即兴乱弹……不断重复的两种和弦以及富有旋律性的原始乐思使我体验到了一股强烈的冲动,那是任何一段贝多芬都从来没有激起我如此的冲动。”
“敲击琴键的男孩子感到一种热情(一种忧伤或是一种快乐),而激情上升到一定的强烈程度时,就会一发不可收拾:男孩入了迷,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这种状态下,他忘记了一切,他甚至也忘记了他自己。在心醉神迷的状态中,激情达到了顶点,由此同时,它也就达到了它的否定(它的遗忘)。”
爱极他这样阐述“心醉神迷”,自我之外的。一定有某一刻,我们甚至不属于自己,游离于自己之外。
“心醉神迷的意思是处于‘自我之外’,如同这个词所说的,是从其原位中出来的动作。处于‘自我之外’,并不意味着以一个梦想者的方式走出现在时,而逃逸在过去或未来之中。恰恰相反,出神是与现时瞬间绝对地视为同一,是对过去与未来的彻底遗忘。假如人们抹去未来与过去,现在的那一瞬间就处于空无的空间中,超然于生命与年代之外,超然于时间之外而独立于它(所以人们可以把它和永恒相比,而这永恒也是时间的否定)。”
“人们习惯于把出神的定义与重大的神秘时刻联系在一起。但是,生活中有的是日常的、平凡的、庸俗的出神:愤怒中的出神,高速行车中的出神,震耳欲聋的噪音中的出神,足球场上的出神。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努力,努力使自己不至于迷失方向,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中,在原位中永远坚定地存在。只消从自我中脱离出来一小会儿时间,人们就触到死亡的范畴。”
无论发呆或出神都是奢侈的。我没多少时间可以做这样的事。因此,无法抵达深刻。我想,那些深刻的人一定是“出神”出来的。在那一刻,只有灵魂存在。甚至也不存在。出神的人,存在于物质之内或物质之外,是一个我们不能到达的地方,也许是从未到达的一条河流,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野花盛开的坡地,或者湛蓝的绵延的海岸线……总之,他透过俗世,看得更远更深一点,目光深邃。生命在某一刻,灵魂也出壳。
也许属于自己的,无非是些日常的庸俗的平凡的发呆而已。而这样的片刻,似乎也很珍贵。暂时离开既定的轨道,如一匹脱开缰绳的野马,突然有了辽远的空旷。2007.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