⑩《我们内心的冲突》无法成为自己是一切绝望的根源

⑩《我们内心的冲突》无法成为自己是一切绝望的根源

绝望:未解决冲突的终极代价  

在神经症患者的心理图景中,绝望并非简单的情绪低落,而是深层冲突长期固化的必然产物。它侵蚀个体的生命力,自我否定。霍妮在指出:“未解决的冲突最坏的结果就是绝望”。当患者反复尝试突破困境却屡屡受挫,希望破灭,最终陷入存在性虚无。 


神经症的绝望常以伪装形态渗透于生活:  

1-完美主义


患者将微小过失视为对自我价值的全盘否定,一句中性评价即可引发持续性焦虑。这种“错误不容忍”实则是理想化自我对真实自我的暴政——当现实够不到幻想高度,自我贬抑便出现了。  

2-悲观预言


如“我注定失败”的悲观预言,表面是防御性焦虑,实则是绝望的核心外显。患者内心早已默认悲剧的必然性。 


3-行动力的全面瘫痪


 “起床耗去数小时”“拒绝微小付出”等行为,暴露了希望系统的崩解。克尔凯郭尔说过:“无法成为我们自己是一切绝望的根源”。当患者放弃成为真实自我的可能,任何努力都失去了意义。  

绝望的生成机制:冲突、疏离与重心塌陷

1-冲突的恶性循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撕裂制造持续挫败感,每次解决冲突的失败又加剧了自我疏离;  

2-重心的外部寄生:当患者将改变契机寄托于婚姻、工作等外界变量(冲突的外化),神经症模式在新环境中依然如影随形,希望终成泡影;  

3-生命力的慢性绞杀:克尔凯郭尔在《致命疾病》中揭示的真相在此应验:“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他是没有自我的”。丧失真实自我导致内在动力枯竭,患者被迫以“哲学化宿命论”(如“人生本苦”)合理化其存在性绝望。 

治疗的关键在于识别绝望的间接表达,并激活被禁锢的生命力,在绝望中重建希望:  

1-捕捉绝望信号


当患者说出“这是不可能的”或归咎外界时,需透过防御看到其绝望内核。慢性抑郁、自杀意念都需要在绝望框架下解构。  

2-切断“尝试-失败”的自我验证环。向患者阐明:“真正阻碍康复的,是你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的态度”。通过微行为实验(如鼓励承担可控风险)打破“无能预言”的自我实现。  

3-重建自我的本体性价值  


“除了真正成为我们自己,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事?”引导患者将重心从理想化形象转向真实需求,在“成为自我”的进程中重获生命动能。  

神经症的绝望既是人格分裂的恶果,却也可能成为重生的起点。当治疗师协助患者将绝望从“宿命的终点”重构为“未解决冲突的症候”,生命力便可以重现。霍妮坚信:当患者认知到改变的真实可能,绝望的枷锁终将在内在活力的光芒中消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