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年度进阶营第19篇,1787字数,共累积28960字数。
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非洲草原上的蜜獾,经常和一种叫响蜜鴷的小鸟合作,响蜜鴷利用优秀的视觉找到蜂巢,引导蜜獾前去破坏蜂巢,蜜獾喝蜂蜜,响蜜鴷吃虫卵,彼此都能享用一顿美味大餐。
这就是两种生物互利共生现象,即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合作,彼此获益,实现双赢。
连生物都懂得双赢思维,何况我们人类呢?
只有懂得双赢的人,才能成就彼此,皆大欢喜。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的作者史蒂芬·柯维在书中说道: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合作的舞台,而不是竞技场。但是大多数人都用非此即彼的方法看问题,非强即弱,不胜则败。
实际上这种想法是站不住脚的,它以力量和地位,而非原则为准绳。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书中作者也在告诉我们,无论在工作中,家庭中,亲子关系中还是朋友关系中等等,双赢者都懂得把它们看作是合作的舞台,寻找彼此都获益的方法。
而不懂得双赢思维的人,只会争强好胜,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在他们的世界里,仿佛生活不是你输就是我赢得状态。
前段时间听一位朋友抱怨,她公司的生意越来越不好了,她总说,如果当初老板愿意跟别人合作,这公司的生意也不致于这样。
我细问之下才了解情况:原来在2018年底的时候,有人找到她老板说,他可以给公司一年内带来200个客户。
唯一的条件就是要入股公司,让她老板分一部分股份给他,而且这个人在同行业也是有所成就的。
在外区也有一所大公司,无论经济实力,还是管理方面都要比我朋友老板的公司好太多,他之所以想跟她老板合作,是看中了她老板的资源。
那个人还承诺,只要入股以后还会委派一位优秀的人来管理公司,并运用他公司的先进理念,把这个公司做大做强。
只可惜,她老板始终舍不得他的股份,于是拒绝了合作。
后来她老板也无心管理公司,就请了一个没有做过管理的人来管理公司。
两年后,公司的生意越来越差,原来的客户也走了大部分,现在不但挣不到钱,还面临倒闭的风险。
如果当初她老板懂得合作,懂得双赢的思维,结局也不致于这样。
选择合作,或许会让他失去一部分股份,但是却可以带来更多的客户,挣到更多的钱,自己的获益也会比之前多很多。
这说明,一个人即使才华横溢,能力超群,但如果他不懂得互相合作,没有双赢思维,在成功的路上他也走不了多远,到达不了目标。
因此,在新时代,只有拥有双赢思维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双赢思维可以运用生活中各种场景中,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实现双赢呢?
史蒂芬·柯维建议我们掌握如下5个要领:
1,双赢品德,包含诚信,成熟,知足。
诚信即要信守承诺,说到做到;成熟,就是在敢做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知足就是要相信资源充足,人人都有份。
双赢品德是实现双赢的基础,所以双赢的第一步,我们要具备诚信,成熟,知足这3个品德。
2,双赢关系。
但我们都具备了双赢品德后,才会进一步成为双赢关系。
彼此之间建立了信任关系,互相合作就会信任;而彼此之间没有信任关系,就会彼此怀疑,猜忌。
比如,在工作中,如果老板信任你,就会毫无顾忌地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做,两人互相合作,工作效率会很高。
因此,良好的关系是实现双赢的前提。
3,双赢协议。
当关系确定以后,就需要有协议来说明双赢的定义和方向。双方共同制定协议,然后用这份协议来自我监督。一般包含5要素:预期结果,指导方针,可用资源,任务考核,奖惩制度。
记得有一年我工作特别忙,那时候刚好办公室有2位实习生,实习生进公司主要是学习经验。
于是我跟其中实习生商量制定一个协议,下班以后我加班传授我在工作中所得的经验给她,但她学会之后得帮我干些基础性的工作,这样可以减轻我的负担。
她听了后欣然答应,协议让我们实现了共赢,她得到了经验,而我减轻了工作量。
4,双赢体系。
双赢只能存在于体系健全的组织结构中。
比如制衣厂,需要设计部,采购部,制版部,面料裁剪部,车缝生产部,后整剪线、查货部,高温整烫部,包装部等各部门的紧密合作才能制造出一件符合标准的出库商品。
这一系列部门就是一套健全的体系。
5,双赢过程。
双赢过程要注重利益而不是立场,要创造出能够让双方都获利的方法。
比如可从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路径,从而实现双赢。
总之,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只有互相合同,才能更好地实现双赢,在前往目标的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