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秋天。
熟悉的季节,熟悉的教室,面对又一届新的学生,今天早上,我又一次和学生走进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
对于我这样一位有着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师,《岳阳楼记》这篇千古名文,绝对熟悉。每一次执教这篇文章时,我都是满怀信心,但每一次教授完后,总会有着或多或少的遗憾。这样的遗憾,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另一方面来自于自己。学生就不必赘述了,毕竟他们学生,但作为一名所谓的资深语文老师,这样的遗憾,实在不应该。
不过,每一次走进这篇“大文”后,遗憾的同时,也有着新的收获和感悟。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是一位既有人品又有文品的古代杰出人物。在我所读过的关于古代圣贤的人物传记当中,范仲淹绝对是能排在前三位的。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位古代杰出人物,是当时天下知识分子推崇的偶像。他出生贫苦,两岁就死了父亲。青年时,曾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坚持昼夜苦读。中进士后,他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多次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功绩。可以这样说,范仲淹能文能武,德才兼备,他的一生,极具传奇性。
《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名扬千古,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高。范仲淹从小就志存高远,文末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他一生行为的准则。这篇文章,范仲淹用这两句话,既是勉励朋友,更是在激励自己。这种精神,时隔千年,无疑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但从伊苏而言,《岳阳楼记》更是一篇绝妙的文章。
文章题目看似是《岳阳楼记》,范仲淹却避开岳阳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的“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实在妙不可言。
这篇奇文,字数不多,但作者能在有限的篇幅里,讲记事、写景、抒情、议论交融在一起。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实在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篇文章,语言也是极其富有特色。虽是一篇散文,却穿插着许多四言的对偶句,这些极富文采的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不愧为文学大家,锤炼字句的功夫也是很深。还有一些富有哲理启发性的句子,字字千钧,让人为之喟叹。
岳阳楼因为这篇奇文,名扬天下。范仲淹也因为这篇奇文,为他传奇性的一生,更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一个老师的角度,让学生在感受这篇大文的同时,学习作者的语言,以及各种表达方式极其熟练的表达运用。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传承作者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我们老师在传授这篇文章的一个抓手。
明天,继续和学生们学习这篇千古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