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原创约3800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最近经常听到这句“自律的人生更自由”,乍一听似乎有点矛盾,自由意味着无拘无束,但为何要自律才能实现自由的人生呢?加上最近自己和身边的人正在经历着一些自律的事情,所以想要给自己一个交代,于是围绕着自律、自由、自律和自由的关系我着实认真的梳理了一下,分享如下:
1、 “自律和自由矛盾吗?”
自律,字面上理解是指人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导向性的干涉和管理。自律,就是自己制定约束和管理自己的纪律,制定人是自己,执行人是自己,监督人也是自己,自己遵守自我管理。律,强调了一种“纪律”、“规则”的意识。比如:为了减肥,有些人会刻意节制饮食、增加运动;为了学好英语,有人会每天早上坚持早起练习口语,这些都是一种自律的行为。
自由,可以有两种层面的理解:
一是广义自由,更多体现在物质层面的自由,即很多人认为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比如大众普遍接受和向往的“财富自由”的概念,认为有了足够保障的财富后才可以真正享受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
二是有自我认定边界的自由,这类自由因人而异,带有自我标签的定义。比如:你可以选择过任何一种你想要的人生,但很有可能这种人生在大多数人眼里不够富足、不够稳定、太多挑战、充满风险,一点儿也不自由,但你知道自己的内心无比的自由,这种自由让你全身心的放松,能全然释放真实的自己去感受无拘无束的做自己的快乐,也用句流行语来表达就是“自由就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的自由。
因此,从上述对自律和自由的认知来看,对广义自由而言,自律意味着刻意在某些方面约束自己,似乎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是矛盾的。而从自我定义的自由来看,自由是“我”这个个体认定的可以完全掌控自己人生的感受,掌控自己的人生,“我的世界我做主”才是本文所推崇的自由。很明显,要实现这种自由,必然要具备一定的个人基础。那是怎样的基础?自律和这些必备的基础又有何关系?自律是否是实现人生真正自由的必须?我们来进一步分析自律的本质。
2、 “自律实质对抗的是什么?”
纪律也好,约束也罢,必然有个对抗的对象方能称其为律。那么,“律”的到底是什么,抗拒的又是什么?
律的是本能,是生命写在基因代码里自带的天然形成机制。这种机制是不需要任何外力干涉,生命体可以自我生存和繁衍、可直接传承的本能,比如说饿了就会找东西吃,困了就要去睡觉,触碰到烫的东西会不假思索的把手往回缩,没有人会觉得吃饭睡觉是很奇怪的事情,那是因为在长久的生物进化史中,已经形成了通过进食食物和补充睡眠作为身体持续的能量供给得以生存的自动模式;而人类也是在无数的习得之后才形成关于遇到烫热的物体不用等到感觉烫大脑才发出警报通知手回缩的反射。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行为其实在形成的过程中却经历了漫长的进化,也是我们的祖先通过一代代基因的传承把这些智慧的经验写进了我们的生命代码。进化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本能快于意识,因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了2套大脑系统,第1套是本能,第2套是逻辑思维。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大脑习惯于先用本能的系统来应对,因为这样最节省能量。宇宙的发展史告诉我们:越早形成的规则越不容易打破;想想自己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后天长大了要改变都并非易事,何况这种与生俱来世代传承的基因本能呢?同样的,越是天生自带的“惯性”本能,想要改变它就愈是难上加难。
既然基因的改写如此之难,那为什么我们还一定要对抗本能呢?这里要提到关于自私基因的理论:“基因的传承只是为了基因自身的复制,并非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为高级智慧生物的我们,已经走到今天这样复杂而多样的生存环境,生存的问题不再是生命最大的课题,而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则成为更高层面的需求。既然生存已不再是当前人类最重要的课题,那么为了生存和繁衍而传承下来的基因也不再是必须的,换句话说,这类基因可传承也可不传承,我们凡事只按本能去做,也就是只用大脑的第1套系统,则实质只是在延续着基因想要我们做的简单复制而已,但当前人类生存的环境较1万年前人类的祖先晚期智人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智慧的高等生物,我们不需要也不想再只做基因的载体,我们想要为生命寻找存在的价值,因此,在一些方面我们就需要有意识的和基因推动的本能系统进行抗争,使用的方法就是发展大脑的第2套逻辑思维系统来帮助我们观察世界、分析环境、发现问题、找到更适合当下的应对方法,进而形成更符合当下我们想要更好生存和发展的新的基因本能。
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关于幸福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乐观和悲观的性格是可以通过基因传承的,这也是为何很多患抑郁症的儿童,其原生家庭父母中占多数都会有悲观倾向的一个原因,但同时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塞利格曼博士也验证了先天的性格特点是可以通过后天有意识的习得而获得改变,悲观的人在经过了长期大量的坚持用乐观的解释风格来看待分析TA所遇到的问题,就可以逐渐地向乐观的人生观转变,进而走出抑郁。同样的,在通过“自律”的方式抵抗人类本能的过程里,也可以通过大量反复的习得,积累每一次抵抗本能的经验和自信,最终实现质变。这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实质就是通过“自律”发起的新“本能”的产生,进而替换个体之前旧的“本能”,实现基因改写。
关于自律,到这里可以小结一下:
一自律抵抗的是本能;
二自律对本能的抵抗是有选择的;
三自律意识的产生是为了抵抗那些已经不再适应我们当前环境所必需的本能;
四自律的目标是建立适应我们当前生存和发展更高需要的本能;
五后天通过大量重复有意识的自律行为,新的本能可以覆盖旧的本能,从而改写基因并实现传承。
三、“自律的人生会更自由吗?”
之所以有人说“自律的人生更自由”,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能够自律的人会在自己想要创造的人生里有意识的去习得所必需的新的本能,当新的本能产生后,大脑就会从原来对第2套逻辑思维模式的反映和判断中将其纳入第1套本能的模式,进而进入新的生命进化轨道。而一旦自律产生了新的本能,上面提到的第二种带有个人标签“自由”的基础——即“我的人生我做主”所必需的各种生存技能因为个体有意识的自律行为也将逐步内化并日益娴熟。当个体具备了适应当下环境的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后,就会带来对自我人生的掌控感和安全感,而这种不依托于外在的真实的掌控感又进一步强化了个体对人生的自信,实现了内在精神层面的真正自由,“想不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就是这样一种自我掌控感下的自由人生。
四、“不要自律,可否自由?”
到这里,关于”自律“和”自由的人生“已经阐述分析了很多,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自律”,而不能顺其自然,接受世代基因传承的生命模式来过我们这一生呢?
答案是,可以!
”因为你有选择!“这是我最近特别喜欢说的一句话,也是在读周国平先生一系列哲学书时感受最深刻的一个词——选择。是的,我们每个人在面对任何事时其实都是有选择权的,而我们此生经历至此再回头审视,也是一个又一个选择的累积结果,之所以说没有后悔药,是因为当初的每一个选择都是自己做的,所以除了自己,没有谁应该为你现在的人生负责,你也没有理由去抱怨任何人。
也许你会说,不对!有些选择是父母帮我定的!没错,父母帮你定了选择,而你选择了接受而不是抗争,或者即便你当时接受了父母的选择,后来当发现这种选择不适合自己的时候,你还是一边继续做着”接受”、“认命”的选择,一边又怨天尤人的把对当下的不满意全部推到父母或他人的身上,认为自己是单纯的受害者。
也许你会说,不对!有些事情比如天灾人祸,不是我能控制的!没错,你确实无法控制这些不可抗力因素,但面对这些天灾人祸,你依然可以选择你自己的解释和做出的反应,是选择接受现实,从中吸取经验并习得生命借助于此给你传递的”功课“信息,还是选择抗拒,认为不去接受就不会受伤害,更不要说从灾难中习得经验和启发,这岂不又是掩耳盗铃?
我们人生之路上的所有事,其实都是可以有多种结果的,就在于你在每个分岔口做出怎样的选择。同样的经历,不同的人,不同的选择,千差万别的人生。
没有绝对的坏事,也没有绝对的好事,只有真实的经历,坏事还是好事在于面对它的每个人抱有如何的心态和怎样的视角。真正的自由,不是外界或别人能给与你的,感官五蕴的快感和世俗成功的名利给个体带来的至多只能是一时的快乐,而非真正心灵的自由。否则,当下这么多早已实现普通人眼中“财富自由”理应幸福的达官贵人,为何还有这么多不开心的事情?在经济发达如美国,抑郁症的流行和普遍已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在基本生存得以保证的前提下,我们自不自由真的和拥有财富的多寡不成正比。太多的事实也摆在眼前告诉我们,没有边界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只要向外抓取,就永远没有满足的尽头,真正的自由来自内心的富足和对自我的满意,而自律意识和行为的养成,正是实现真正自由的通途。
当然最后还是要说一句,关于自由的含义,文章开始已阐述了2种层面的理解。自由的概念不是先天就有的,属于意识的范畴,因此自由的定义取决于个人的主观认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你认为真正的自由对你来说并非生活必需品,而选择过一种不要自律的人生当然也无可厚非,毕竟参差多态乃是常态,在对自由的理解和选择上,我也一样认同“你可以选择!”的理论。而我想要的自由,却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能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的自由,所以我心甘情愿并且乐在其中的践行着自律的法则,为过好自己这一生幸福的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