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王昌龄生平简介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王昌龄比同时代的李白大11岁,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名,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新集》卷三载:“史称其(昌龄)诗句密而思清,唐人《琉璃堂图》以昌龄为诗天子,其尊之如此。”
1、嵩山学道
唐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王昌龄出生在山西太原。
唐玄宗开元八年庚申(720年),二十三岁,是年前后,曾居嵩山学道。
唐开元十一年癸亥(723年),二十六岁,约在是年前后,客河东并州、潞州。
2、边塞留名
开元十二年甲子(724年),二十七岁约在是年前后,赴河陇,出玉门。其著名之边塞诗,大约作于此时。
开元十四年丙寅(726年),二十九岁。隐居于京兆府蓝田县石门谷。是年有《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之作。“山阴崔少府”即崔国辅。
3、进士及第
开元十五年(727年),三十岁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
开元十九年辛末(731年),三十四岁。在长安,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河南汜水县尉。
开元二十一年癸酉(733年),三十六岁,当年四月,在长安参加宴会,有《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三十七岁,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4、左迁交友
开元二十六年戊寅(738年),四十一岁,因事获罪,谪赴岭南。
开元二十七年己卯(739年),四十二岁,遇赦北还。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四十三岁,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鱼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
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
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
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留诗。
天宝三载甲申(744年),四十七岁,在江宁丞任。四月曾因事暂至长安,与辛渐、李白、王维过从。
天宝七载戊子(748年),五十一岁,至此年,官江宁丞前后共八载。
同年,昌龄乃自江宁丞贬为龙标尉,世称“王龙标”。昌龄自金陵首途赴龙标,基本上是溯江前往,曾顺道游南陵,有《至南陵答皇甫岳》。
5、妒才被杀
天宝十五载、唐肃宗至德元载(七月,肃宗即位灵武,改元至德)丙申(756年),五十九岁。约在此年离开龙标,还乡。其去龙标,过辰溪,经武陵,扁舟沿江东去,约在今年七、八月后,有《留别司马太守》《留别武陵袁丞》等诗为证。
唐肃宗至德二载丁酉(757年),六十岁。756年冬到757年十月之间,王昌龄路经亳州,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害。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
《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
《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
《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 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
第二部分
一、《长信秋词》其二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二、注释:
1、秋砧(zhēn):秋日捣衣的声音。
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
2、夜阑:夜残;夜将尽时。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3、御衣:帝王所著的衣服。
唐李峤《春日游苑喜雨应诏》诗:“密雨迎仙步,低雨拂御衣。”
4、青琐: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
《汉书·元后传》:“曲阳侯根骄奢僭上,赤墀青琐。”
5、金城:即皇帝所住之城。
6、明主:贤明的君主。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
三、解析:
第二首诗描写在夜深霜重的凄凉环境中,宫中女子孤独寂寞的悲惨情景。
古乐府歌辞中有《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相传班婕妤所作,以秋扇之见弃,比君恩之中断。王昌龄就《怨歌行》的寓意而加以渲染,借长信故事反映唐代宫廷女子的生活情景。
夜深人静,木石敲击秋砧的声音却响彻寒夜。在这样一个孤寂的夜里,深宫中失宠女子坐在清冷的银灯下,手中做着针线活,内心十分孤独寂寞,由“霜深”引领承接出“”犹忆”两字,使得时光倒流,女子默默回忆得宠时也曾对君主情深意重,体贴入微的问寒问暖,记得及时提醒添衣御寒,往事不堪回首,今非昔比,深夜寒灯下裁剪缝衣刚刚停下歇口气,也明知君主不再眷顾,却还是不由自主的看向明主所住的地方,内心怀着深切的期盼。
末句一声“还向,看。”读来尤其酸楚,余韵袅袅不绝。年轻女子寸寸柔肠百曲千回,在一个个望不到边的漫长寒夜里,多少回的失望和多少回的期盼交织在一起,却犹自一片痴心不改,独守在深宫殷殷盼着君王能有那么一回偶然的眷顾,明明是喜新嫌旧、寡情薄意的君王,可怜又可悲的是,在失宠女子的心底里却是需要她用尽一生韶华去奉献真情深爱的夫君,虽然身处孤清绝境,可她内心深处的记忆里却一直保存着曾经欢爱时短暂又美好的时光,明知得不到却又不为人知的默默盼望到老去的,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幽怨痛楚?
这首诗以心理上的深刻描划见长,寥寥数语将一个深宫失宠的女子渴望君主眷顾,挂念君主寒暖又间杂着对君主弃自己于不顾,对自己的一厢深情视而不见的怨愤和痛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深宫失宠女子难于言表的幽怨之情。
第三部分
一、练笔要求:
1、这次放开音韵要求,七绝体裁即可。
2、在第一首的篇章结构和艺术表现手法基础上,力求也以心理刻画为主。
二、练笔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