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和突破的过程中难免会间歇性地会陷入到一些情绪的漩涡中去。
而倾诉是消化这种情绪的一种较好的方式。但是倾诉时,还有几个注意的事项就是,要注意倾诉对象和倾诉的时机。有时有合适的倾诉对象,但他人没有充裕的时间,所以也是受到朋友的启发,就再次打开了简书。
其实现代人迷茫的不在少数,我虽然之前明确了北极星,但是保持一个好的状态并不容易。
比如今天,因为身体不适就很难继续之前的学习,索性想着给自己放一天假,但实际上虽说是给自己放了假,大脑也没有很好地得到休息。它还在苦思冥想一些“人生的意义价值”这类看起来会有用,但是实际上只想不做却很难改变的事。
今天的共情力又泛滥了,眼泪啪嗒啪嗒地掉,在饭桌上看了一个视频掉了眼泪,爸爸看到我哭,他也不知道怎么安慰我,他也不会,也没有方法论,然后我回到自己的书桌前,爸爸给我切了姜丝,给我泡了水,在这碗水里我感受到了爸爸的爱,就是又不会表达又希望为你做些什么,但是能力有限,自己又不想承认的时候,就看到了爸爸的爱。
不能说被爸爸耽误。只能说在我的人生前期我与父亲形成了这种依赖型的关系,这种关系使得我安全地长大,为我规避了很多风险。但是,这种思维的惯性就是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应该遵从内心去做一些什么,一方面又希望爸爸能帮我解决一切。当然这种想法现在看来是不对的,不利于我的独立的。
所以,成长就是打破这个平衡。在挣扎中不断突破,不断创造新的相处模式。我一定要从被害者思维和依赖者思维中脱离出来,看看我能做些什么?
近期爸爸去洗澡的次数增加了,尤其是今天我哭了之后爸爸去洗澡,我也能体会到,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逃避,我是从爸爸那继承了这种对待困难的方式。
其实对待问题需要直面,今天我在纸上写考研规划时,爸爸来访,他问我我在干嘛,他看到后说不用写规划,从这就能看出其实他也不会处理问题,不会解决问题。
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怎么实现人生的价值?可见我在家庭教育这方面缺失的是多么地多,自己再怎么努力,有时候也会局限于之前的思维模式。
打破这种思维模式去改变它。
改变的模式:
第一,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承认他,接纳他,爱自己。
第二,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并为其制定计划。
第三,掌握有效的改变的方法,世界都是有规律的,做成一件事情也是有规律的,不能蒙住眼睛胡乱的盲目行动。
第四,有效行动,每周一复盘,甚至需要测评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其实这一步就是check,我总是会丢掉这一步,或者是潜意识里在避免这一步,其实这一步是帮助我们认识到哪里不足的,我也需要去了解我是不足的,承认自己的不足,此时又回到了第一步。
这样形成一个闭环,才是进步的方法。正视自己,正视自己,正视自己。
人生有些苦是逃不掉的,要甘之如饴地享受它,世上也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只要走对了道路,就不要担心,一定能到达终点的。一定要坚定地培养自己的信念,不要被他人的观点左右,要有自己心中真正的主意,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他人也没有那么可怕,人都是有两面性甚至是多面性的,不仅仅要发展自己的可能性,更要看到他人身上的可能性。不要认同“他人即地狱”这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只是观点而已,是可以变化发展的。
深入去了解矛盾,看清楚解决矛盾的办法,去行动解决矛盾。矛盾双方是可以转化的。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转化矛盾就能获得成功。
你要知道你已经比过去强大很多了,不为外物所恼,追求自己的本心。
就像你第一次看英语长难句9,老师都讲到,这些句子是考研历史上最难最难的句子,所以第一天看的时候真的把我打倒了,甚至是引起了情绪上的强烈不适,但是我第二天再去回顾的时候就发现没有那么难了,我能够欣然接受了。
所以说,解决困难的办法就是去了解他,熟悉他,不要害怕他,去跟他握握手,拍一拍他的肩膀告诉他我赶上你了哦。人生其实就是在这样一个关卡一个关卡的通关过程中,不断成长和强大的,要知道逃避不能够带给我幸福,遇到了困难一是想办法,二是坚持,是想办法而不是想问题。
思考问题时先明白这个问题是什么,是怎么样的,其次搞清楚为什么它困住了我,最后去想解决办法。然后就去行动,去试错,不要害怕,just do it!!!穷尽所有的可能我就是要达到它,这次不行我下次,相信自己我一定行。为什么别人说我不行我就不行,我一定要告诉自己我行我可以。
因为最终,别人都是别人,而你是你,你要为自己负责任,事情的后果要你来承担,你要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勇于承担责任,调动起正能量,加油加油。
不盲目悲观,不欺骗自己,不为外物所动,完成自己赛道的转换及自我人生的超越。加油
其实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纠结和反复,在纠结这个问题上,我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出一条可以走得通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