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醒来知道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在我们农村,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就是小年。我的脑海里想到小时候母亲说的这一天是灶神的生日,她说要把家里打扫干净,“要过年了,敬敬灶神。”因为还有几天就是过年了。
小时候,我也喜欢过小年,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周年四季吃包谷糊糊、红苕稀饭,清汤寡水过一年啊,盼着过节,如小年这天可以吃上白米饭。不管小年大年,对我们小孩子来说,都是开心的。如今还是过年,但是年味却淡了许多。其实节日没变,变得是我们的生活,天天能吃好的了;变的是对待节日的态度,如果让我们一起重拾那些旧习俗,这年味自然也就感觉到更加浓郁。因为现在孩子们不像我们那个时候除了过年,平常啥都缺。
其实,在我们民间,过小年还有一些特定风俗,具体是什么呢?
雪原看了看,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叫张生,娶妻之后整天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为什么是两天呢?因为中华地域辽阔,北方是二十三,南方是二十四。
据说,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灶神是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因此,小年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
离春节只剩下5、6天时间了,家里都陆陆续续的开始准备过新年了。扫尘土也是过小年的风俗。记得母亲每年扫把绑在竹竿上打洋尘,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她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围腰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草房顶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櫈,打扫地面。还要剐蹭锅底,这天把柴锅拿下来,用镰刀把厚厚的锅底黑尘土剐蹭掉。在很多地方,都把小年定为“扫房日”,为的就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这一天,北方人吃饺子,咱南方(农村人)吃白米饭。当然有钱人家吃“嘎嘎”(肉)。北方富裕点,他们每个节日几乎都会有饺子的身影,而小年夜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我父亲是彻头彻尾、顽固不化的无神论者,只要看到母亲在灶房或堂屋里烧钱纸敬神,他就劈头盖脸骂娘“装神弄鬼”搞迷信,把那些东西摔出门外,有父亲是从来没有温馨的。只有在外婆家,才更容易体会到过节气氛。外婆家家境殷实,过节了,堂屋里的财神坛前香火旺盛,财神两边墙上贴满了经文。她把小女儿16岁许配给我父亲后,我母亲就没过个好日子。每次去外婆家,她把我们当宝一样,给我们好吃的。记得有一次过小年,外婆把一小碗核桃仁和蜂蜜熬的水给我喝,香香甜甜,浓浓的爱意刻在外孙心中。想到外婆活了90多岁,一晚上都没去我们家住过,想到外公生前说的“二娃,这辈子我酒都没喝过你爸一口”,而当我有条件买酒给他喝个够时,他已不在,成为我一生的恨和遗憾。说到我的外公外婆,心里满满都是文字和泪……
过小年,剪花纸是北方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在小年到来的时候,大家都会剪贴窗花,为新春的到来做准备。剪纸的内容各种各样,例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鸳鸯戏水等等。
小年也有禁忌。比如灶糖不宜多吃,忌送花馍。北方一些农村,逢年过节都要蒸花馍,花馍是种面食,会被捏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既好看又好吃。不过在小年蒸的花馍,按照传统是用来祭灶的,不能送给别人。有的地方忌宰杀,在湖北一些农村里,小年通常是不进行宰杀的,觉的杀生不好,给家里带来不好的运气。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捣乱”了。
其实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日期,在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我们四川不少地方把正月十五称为过大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年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