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但是在24小时中我们从所见到的、听到的以及感知到的能真正收获到多少呢?
不过我谈的不是高效的问题,而是自律。只有自律才能高效。
先说个例子。因为学业的原因,我开始加强对手机的克制,用了一个寒假的时间来完成调整。终于狠心删了大部分用来kill time 的游戏,以保证我在学习时能够长时间专注。这其实就是自律,放弃暂时的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苦,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以此来获得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安逸。
这其实是在推迟满足感。推迟满足感确实有不错的效果,它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方式。否则,我的3年就废了。当然这个痛苦的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但漫长之后迎来的是对自己人生的历练和成长。
这思路从何而来呢?从我周围的事物。哪个事物呢?《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某一天无聊时从“简书”上看到一篇提高情商的书籍推荐,然后这本书吸引了我,当时我就立马赶去图书馆成功借到了这本书。假想,如果我没看或者根本不知道这本书,把这时间用来玩游戏或者看电视之类的(这也是我周围的事物),就不会知道什么样才叫自律,不知道其中痛苦与安逸的恰当处理,我就很可能不愿去体验长久的痛苦;而获得的那些相对没有用的“经历”起不到任何帮助。我们从周围所能接触到的东西中真正吸收到精华,比我们在游戏中获得的兴奋的感觉来得更实在,对我们更有用处。
自从诱人的游戏消失之后,我的关注点更多地落到其他应用上了:我经常看“简书”,关注吸引眼球的文章和文集;偶尔也去“果壳”瞟上几眼,留几条评论;要是还有空,就去金山词霸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背下来……到头来发现,什么都只做一点,没没做差不多,并且对自己的水平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还是不敢提笔写几个字。
后来有些按捺不住,不过直到看到了一篇文章写道:“知识太容易获得,太容易沉溺,许多人马不停蹄,辗转于各个好答案中。称赞别人,收藏表彰,却从不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纸上得来终觉浅,你一味看,一味接受,也不输出,不总结。读万卷书,也不过是个数字。
千万不要痴迷于求知,却无从创作。更不要因为看到别人的文章写得好,便望洋兴叹,感慨自己太渺小,裹足不前。”
确实,没什么好说的,想提笔就能提起来,不提什么时候也不会提。经过这段话的“推波助澜”之后,我终于——有勇气提笔了。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帮助。后来我又发现了被我藏到最底下的好书推荐。在选定了几本之后,我就很麻溜地去了图书馆借到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少有人走的路》对我而言真是不可多得的至宝,它对我的影响,就是在文章开头提及的那部分了。为了彰显我从这本书中受益匪浅,我把它溜出来给大家看看:它的副标题是“心智成熟的旅程”,每个人多多少少在心理上都会遇到阻碍,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标准就是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说到底,还是怎么甄别的问题。如果真心想让自己变得卓越,那就必须有态度。这是前提,在有正确态度的基础上,一定还要自律。这样才会促使我们向正确的方向选择,逐渐地我们会从这些正确的选择中受益。可能刚开始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但是别着急,有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说不定某个时刻就会发挥作用。这是从内心去改变的方法,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