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自号阳明子,学者后称其阳明先生。
王阳明历经明代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不仅是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还是军事家。精通儒、释、道三教。王阳明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其学说世称“阳明心学”。
阳明学的基本内容是: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二、知行合一;三、致良知。
《传习录》分为上卷、中卷、下卷三部分。原文以文言文为主,好在本书编写增添了译文和注释,便于学习理解。
我为什么要学习阳明心学?实话说,《传习录》作为中华文明传统典籍之一,当初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有一次,收看“樊登读书会”,其中介绍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让我对阳明心学产生了兴趣。
也许大多数初学者和我一样,只是听说过“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概念,至于这些理论有哪些深刻内涵,则不甚了了。
提起王阳明,人们总会提及他那段“远谪贵州,龙场悟道”的经历。由于他反对宦官专权,遭遇了迫害,被流放到边远地区,他不仅没有被打倒,反而发奋读书,悟得圣学精髓。
通过阅读导言,我大致了解到,王阳明先生善于从先秦诸子百家的典籍中,汲取营养,提升自我学养。譬如,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里,就讲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阳明先生着力研究,将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有机统一起来;又如,阳明先生发现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格物致知”,有重学问轻德行之嫌,往往导致学问与德行相背离,故提出了“知行合一”理论。
若想读懂王阳明,我们就必须把先生的思想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思考,去咀嚼;还要联系历代思想家的研究成果,加以比较,善于提炼精华,认真总结。
我也常想,现在的科技发达,知识传播的方式丰富多样,为我们学习继承并发展前人的思想和理论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条件,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应该看得更深,想得更远。
好久没有阅读文言文了,感觉读起来蛮新鲜的。同时,我也知道学习文言文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跳出舒适圈,努力挖掘传统典籍里更深的意蕴,开阔视野,从而更好地用于工作和生活。
阅读《传习录》,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