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喜欢提到大样本双盲证伪,也就是大样本高概率证实一个结果可行,这个结果就似乎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这只是一个科学实验,这只是一个概率统计,科学就是一个不断有新知识推翻旧知识的一个过程。
不是任何科学实验认定的,就是一个适应所有环境,满足任何条件都不会变化的理论。
任何用个例管中窥豹的逻辑叫神话,同样任何把大样本双盲证伪的结论放在神坛也是一个不恰当的行为。
大样本的结论只是一个可供参考的,局限于采用的样本,比如针对美国人做的实验未必适合中国人,针对白种人做的实验未必适合适合黄种人、黑种人。
时间恒定的理论换个环境就变成了时间可变,例如已经发现的超光速环境,距离恒定的理论换个环境就变成了距离可变,例如虫洞理论。
科学实验如果有3个结论,最大的结论是33.4%的概率,这叫真理么?对于个体来说,大样本双盲证伪即使有99.99%的概率证明某个结论,那对于那0.01%的个体来说,依然是100%的概率。如果有一天把样本能扩大到地球上每个人,甚至每个生物,也许当初99.99%的概率得出的结论也许会变成0.001%到99.999%的概率。
所以没必要神话科学实验和大样本双盲证伪,神话科学本就是不科学的态度,科学是需要保持质疑态度的,科学本就是在反神话的基础上建立的,对于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需要持保留态度,而不是持抛弃或者迷信的态度。
下面探讨下现实中的例子,医学诊断需要很多条件,无论中医、西医都需要通过多种表征来进行诊断,并非一种病只有一套表征,一套表征也未必只对应一种病,这个就需要医生的临床经验,也许中医的诊断水平对医生的经验值要求更高,但是这并不能证明中医无用。
按照双盲大样本,在中医院也许中医一个手法有50%治愈率,这未必是中医需要淘汰的理由,而是中医需要更加开放,更加深度利用现代科学发展的理由。
中医西医的诊断方法都有互相借鉴之处,有很多例子中医解决了西医没解决的问题,这种情况证明中医也有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精华。
现代医学并非就专指西医,西医的现代医学部分也不过从1543年到1800+年三百年间因为其他科技进步而逐步形成现代西方医疗体系的。
优胜劣汰是适用于所有事物的,中医也开始跟着科学发展构建自身的现代体系,从以前的口口相传逐步进入百姓家,然后医生通过专业的环境将以前失传的经验文字化、公开化,重新焕发中医的光芒。
另外再举例,关于孩子的教育,以前的教育就是孩子自行成长,自行学习。第一所大学是1088年成立的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这时候人类的知识传承体系才进化到新的层次,经历了700+年才在1837年设立了第一所幼儿园。至今不过短短100+年,幼儿教育理论初始就有三大流派,因为幼儿教育的影响因素很多,所以要做好幼儿教育对于教师的知识储备都有很高的要求,对家长有更高的难度。所以现在所有“子成龙,女成凤”的“成功”家长如凤毛麟角般被别的家长吹捧,甚至因为研究得多,无论子女是否“成才”也能开公号当“专家”。
证明“成才”的教育方法唯一经得起考验的就是学习,无论是书本学习还是经验学习,缺一不可,无论是成为技能人才,还是成为技术人才,都需要“书本和经验”二合一的学习。
至于其他更细化的教育方式则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天赋”来有针对性的施展,而不是一味的根据某个个例,某个理论生搬硬套。人毕竟是有独特可变灵魂的生物,可以因为学习进化、情绪波动、环境变化等等因素千变万化的。所以,要求父母首先想明白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然后确定孩子的具体目标,和实现的路径,最后根据孩子在养育过程中去调整目标和路径。
我所建议的是,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灵魂,他不是为了实现你未完成的梦想而来的。所以目标就以有满足感,能独立生存作为最低的目标,然后根据孩子的天赋,能力去帮助孩子调整具体人生、事业、职业规划。这过程中,父母的作用也只是鼓励,协助,而不是主导,权威。
以上两个例子都可以对大样本的经验进行思考,试验,实践的流程去施行。科学也好,大样本双盲试验也好都只是一种经验,不必神化,抱着一种合适的态度去面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