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孩子阅读的心灯---儿童阅读如何走向深入(3)

点亮孩子阅读的心灯---儿童阅读如何走向深入

参加第十五届全国儿童阅读论坛笔记三

陕西宁强 张翠琴

今天是论坛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春风不像昨天那样可爱温润,而是夹杂着些许顽皮与淘气,将我们一路吹向学习圣地。早上8:30,主持人--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副会长郭史光宏老师做了《走向更深入的通识教育之人文阅读》的主题阐述,接下来由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

蒋军晶的研讨课《送别》组诗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以下是整理的《送别》组诗的课堂实录:

第十五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

主题:如何走向更加深入的阅读?

时间:4月14日上午

主持人:郭史光宏——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副会长等

主题阐述:走向更深入的通识教育之人文阅读

最基本的确实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教育。

什么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具备巨大眼光,通融实践博雅精神和优美的情感。它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在通识照亮模式下,学生需要综合全面地了解人类知识的总体状况,包括主要知识领域的基本观点,思维方式和发展趋势。学生通过融华的学习形式形成较大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认知和了解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发展权力的人的素质与广阔的知识视野。总之,通识教育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培养,其次才是讲学生作为一个职业的人。需要指出的是通识中的通不是通才,而是贯通的通,以及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融通。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做事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收集资料,与人交流合作,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

研讨课:《送别》组诗

执教人:蒋军晶——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

一、课前放松

师:聊一个话题:最近听什么歌?

生:流行的,比方说《卡路里》。

生:我最近和奶奶待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听《最炫民族风》

师:我之所以聊这个话题,是让我们要安静的听一首歌。

二、听歌导入

播放音频。

师:很熟悉的旋律,不一定要说出来,你认为这首曲子是中国的作曲家做的,还是外国的作曲家做的?

生:这首歌是美国人作的

师:180年前一个美国人叫奥德威做的。飘洋过海流传到日本。有一个中国人在日本时,---李叔同,是浙江嘉兴人,他重新填了词。

轻声读一读歌词。

师:你怎么像念儿歌一样?不要拖音不要一个声调。

齐读、放声读。

师:有了曲,又有了词,很快这首歌就流传开来。我很喜欢的一个歌手朴树唱过这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听两遍)(放松的状态)可以小声跟唱。

师:这首歌的歌名叫《送别》,送别很好理解,有人分别,有人相送,但是我读了歌词却没有听到有的人送别,那李叔同为什么要把这首歌叫送别呢?你从歌词中,有没有隐隐约约看出送别呢?

生一一回答。

师总结:

无论天涯海角,无论相隔多远,都会相互思念。

想到折柳送别。

亭子好像是送别的象征。

生:喝酒进行送别,折柳送别……

师:你是有备而来,还是即兴而发?

生:有备而来

师:充分的查资料,充分的预习是可以帮助我们文学理解。拿出资料,直接写送别的诗,有送别场景的,有6首诗,请每个人默读之后做出选择。(有三首诗)

送别的场景:(先读一读)

诗经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客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送别

隋 《杂曲歌辞》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揽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三首都是直接讲送别或有送别的场景。谁和谁分别?为什么分别?作为一个普通的学习者,怎样了解?默读注释,注意谁和谁分别,为什么分别?

诗经里提到的是谁和谁分别,他们为什么分别?

生:我觉得诗经里面是男子和家人分别,男子抵御外来的侵略

师:隋代的那首诗是男子和妻子的分别,为什么分别没有说清楚?

生:因为猜测是被壮丁抓走。

生:王维和朋友分别。分别的原因是西出阳关。

师:再读读三首诗,4人一组小声讨论,有哪些共同点?

(小组讨论)

生:我发现有两点是相同的,送人的想让他们留下来,被送的也想留下来。

生:前面都是描写景物的,反衬。

生:先写景再抒情。

师:诗经写景的(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送别写景的是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揽天飞。抒情的是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当代作家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时候也是一样先写景再抒情

生:环境描写都是很凄惨的,雨雪霏霏下了很大的雪。三首诗是悲伤的情怀。悲从中来。

生:都是描写杨柳,来表达思念之情。杨柳送别,感觉是春天送别的。

师:一会儿就要讨论了,是不是写到杨柳,就是春天送别。

生:分别都是因为朝廷。

师:家国大事影响我们个人命运。

生:这三首诗影射了三个人的心理,内心百感交集的心理。第二首情感是很细腻的。第三首诗是王维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师:我就是问了一个问题,大家发现了很多,很厉害。我也找到了很多,那么我就围绕其中一个特点讨论。——提出:柳。请你们讨论为什么写送别诗会喜欢提到柳树?请两个小组上前写记录(记关键词)

生:1读音像留这个字;2.古代有一种说法折柳送别;3.柳是绿色的,新的生命。来年春天希望快点回来,或者是到新的地方有好的生活。

生补充:杨柳风吹的时候摆动,有人挥手送别。

生:比如河边的柳树都在靠在一起,想和朋友一直在一起。

生:柳树的生命很旺盛,希望他的发展也会很好。

生:柳树的枝条很难捋清楚,离人的思绪也是斩不断理还乱的感觉。

师总结:借景抒情,不会直接说出送别。睹物思人的感觉。因为是推测,所以我觉得都有可能。有的从字形上推测,从字形上说从柳荫下送别,久而久之,柳树就成为了意象(举例解释意象)柳是经典意象。有许许多多人提到,就成为经典意象。除了柳是经典意象,还有很多东西是意象,别人是送别的意象,一起来圈圈看。

生:(长亭。古道,夕阳和酒)

生:补充:笛

师:短短的歌词里面,经典意象有很多。我们来看看有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柳、笛声、夕阳、酒,还有梦。凡是成为经典意象的事物,挑一个来说说为什么会让他们成为经典意象

生:我挑酒。借酒消愁

生:梦——做梦的时候会想到离别的友人

师: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笛声很悠长,想到愁的感觉

生:长亭,有人离去的时候站在亭子上望着友人慢慢离去

师:在长亭目送朋友慢慢去远方。                      生:夕阳,再看到夕阳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友人。

师:有温度,久久不能沉下地面,久久不肯让友人离去。

师:比方说亭子——

劳劳亭

唐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提到落日的意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芳、翠、萋萋

离别的情感像小草一样延绵不断

淮上与友人别

唐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师:这样的诗还有很多很多,但我们最终要回到李叔同的送别。这首诗是里程碑。

请你们最后一次讨论,这首诗好在哪里?以至于让那么多人喜爱,评价。

(小组讨论)

生:这首诗用了很多的经典意象,表现作者心理悲伤,前面写景,后面抒情,把悲伤和不舍的情感都表现出来了。

师:借景抒情,有景有情。很多诗不仅吟还可以唱。

生:经典意象串联得很自然。

师总结:悲从中来,这首诗里是哀而不伤。

生:这首诗中没有提到人,都是景和情,很自然的用景转到悲伤的情感。

师:再来听听朴树唱的歌。真正的流行歌手不是追逐流行,他是追逐内心的。

个人观点:通过这堂课,透露出了以下信息。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如果只是死记硬背,那未免太可惜。因为小时候的死记硬背,长大了之后就会缺乏创造力,古诗词可以和理解、发现在一起。在这几首组诗里,教师数次提到了诗词的“意象”。意象是什么呢?就是有意的象。中国的这个意象,首先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周易,它实际上就有这么一套意象,它就有这么一个传统啊,中国人的这种观象的传统,本来就有的。从周易当中就已经看到那种中国的古人对于天地万物的象去总结它背后的意那样的一种思维的模式,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形成中国诗歌的意象系统。我觉得还没有。比如说那个时候的诗,比如说《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土”是什么呢?就是土嘛;“水”是什么呢?就是水嘛,河流嘛;“反”是什么呢?就是回去嘛,每一个字都是自然状态的意思。《越人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你看,都是生活中的语言。这个意象系统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整个民族的,它有一个民族共同性。意象系统是全民族共通的。这才是它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中国人所有的人都知道那个意象,见到同一个象都会知道它背后的那同一个意义,互相之间全都知道,这样才形成了一个价值的体系。在中国人的眼中,以前在古代,世界上万事万物几乎都是一个“象”,而且都有“意”。什么样的“象”有什么样的“意”,是全体中国人全都知道的。所以他们说话的时候,就可以不再用那个“意”去说话,而改用“象”去说话。这好像编了一套密码一样,就用密码来说话,这样就是我们中国的诗,包括文的一个叙述的方式。现在不是有一个叙述学吗,就是怎么样讲这件事情,怎么去说呢,怎么样用语言去表达一件事情呢?那中国的汉诗文表达的时候通常是用意象。除此之外,蒋老师课上语言风趣、幽默,很受儿童欢迎,那种蹲下身子和孩子交流说话的精神,正是我们现在大多数语文老师所欠缺的,在课堂上,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生成点,对于学生对待问题的回答,绝不含糊,时刻要让学生知道,干什么事情都不能应付。

在接下来易中天教授的演讲《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被台下的老师们戏称现代版的《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语言风趣幽默,和台下老师频繁互动,这不正是我们该学习的地方吗?

下午孔晓艳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和孩子一起的《日有所诵》,在现场的大多数老师都在自己的班级实践《日有所诵》,包括我在内,本学期亲近母语课设了亲读会课程,有三十万人每天在参与日有所诵。孔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三年级的《日有所诵》课程中的一首童诗:向着明亮的那方。在此时,我们台下的老师、观众都是三年级的孩子。老师说:“日有所诵,日有所得。亲爱的孩子们,今天我们要诵读的是日本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我们一起来诵读一下:全班齐诵:向着明亮那方 作者:金子美玲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烧焦了翅膀

  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

  寒夜里的飞虫啊。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

  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

  住在都会的孩子们啊。

第一次诵读结束后,晓燕老师提问:你是不是想到了什么神话人物呀?对呀,他就是夸父。为了追赶太阳,他一路狂奔,最后渴死在了路上……(老师讲述夸父追日的故事)这首诗中的叶子、小草、飞虫就像夸父一样,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一定不能放弃,因为一个人只有心向光明,生活中的一切才会有希望啊!接下来诵读第二次。读完之后,小燕老师问孩子们:“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一首诗歌里,有一句话出现了好多次,是哪一句?”生:“向着明亮那方”。老师告诉孩子们,这种方法,在修辞里,叫做“反复”,它可以以突出意思,强调某一种情感,在这首诗中,作者是想强调什么?突出什么样的情感呢?就是说,我们一定要追求光明,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怕黑暗、孤独和寒冷。接着诵读第三次。第三次诵读之后,老师说:“读完这首诗,你们是不是对作者产生了好奇呢?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答案吧!”教师总结:“日有所诵,日有所得,我们明天见!”给孩子们留下悬念,让他们期待明天的日有所诵课。为什么这首诗要这样给孩子讲呢?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在初读这首诗时,字面意思他们是知道的,感受是中的形象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感兴趣的,在第一遍诵读之后,带着孩子感受诗中的形象,教师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别看孩子虽然到了三年级,他们的思维方式里,感性思维还是占很大比重的,让孩子们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夸父)来感受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所以,利用具体的人物形象让孩子们提取/感受诗歌里的人物形象,是一种非常便捷的方式。当孩子感受了人物形象以后,我们应该引导三年级的孩子关注写作方法,写作方法的灌输并不是说在一节课里全部呈现,如果孩子对诗歌已经熟悉,让他们感受诗歌的写作方法,这就是日有所得。第三遍诵读完以后,孩子们对诗歌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此时,了解诗人的生平就可以提上日程,光了解诗人的生平还不够,更多的是让孩子们了解该诗人的其他诗歌以及作品。也就是说,从一首诗,孩子们可以走向很多首诗。

对于低年级的日有所诵,孩子们并不一定清楚意思,在孩子们第一遍诵读完以后,老师可以把诗歌进行具体化,把简短的几句诗歌写成很具体的话语,让他们变成一个小影片、小短片一样。这样的语言给孩子们更为具体的体验,在这些话里边,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画面,更重要的,他们也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在孩子第二遍诵读完之后,我们可以和孩子聊一聊这首诗的写法:一个人只有认真的去观察,展开想象的时候,一首诗可以被写的很美很美。日有所诵,最重要的就是四个字:持之以恒。如果我们能花960天和孩子们一起,每天进行一首的诵读,我们收获的不仅是960首诗,更重要的是在诵读这首诗的时候,孩子们读懂了诗歌的内容,了解了诗人的情况,了解了这首诗的有关写作背景,他们还学会了鉴赏。长期坚持下去,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也会慢慢提高。

三天的学习之旅结束了,我始终在想。这次,我为什么来学习,三天前,我拖着行李箱来到了南京,明天,我又拖着行李箱回去了。行李箱中到底装着什么?还是来时的几套换洗衣物吗?日有所诵,日有所得。我说,日有所学,日有所思,就要有所行动。第一:自己坚持阅读,最好能带动身边的人一起阅读,虽然我们现在每天都很忙碌,第二:继续在班级实施《日有所诵》课程及图画书课程,虽然刚刚起步,但我相信,只要每天坚持,必定会有所收获!

2019年4月14日晚 南京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185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4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4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5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6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51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88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27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0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