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就是舞台,我们都是演员。矛盾随处生起,解决的过程各异,至于结果,无外乎是一方消灭,另一方胜利。作为无法脱离时间线也无法从战局中随意抽身的人,我们只有像过河的小卒一样努力向前。至于结果胜败,诸葛丞相早就帮我们说过了,“成败利钝非臣所能逆料”,不能说也没必要说,实际是轮不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如果一切顺利,就什么都不用说--那也不叫矛盾了--所以很多时候都要敢于拍桌子。小说里说“念头通达”,这就是一种通达了。但拍是拍不烂的,仅仅是态度而已,虽然这态度表达得有些激烈。在我国有些地方,拍桌子等于在脸上扇一巴掌;到这个地步也就是撕破脸皮了,连人身安全也要留意的。传说中,近在咫尺,人尽敌国,并不是一句笑话。
但是很多时候都到不了拍桌子的地步,神奇的是,很可能桌子已经被掀倒了。这是一种非理智的行为,难以用逻辑解释。通常的情况是,如果需要拍桌子,要么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拍了再说,要么就是转念一想,根本拍不下去。一念之差,天壤之别。
要有掀桌子的勇气,要有掀桌子的能力。有勇气而无能力,并不是真勇气,只是一股愤怒、不甘、自伤之气强行撑住而已,遇到事情顶不了事,最多不过是放几句狠话;有能力而无勇气,就是不能自知,其实也不是真有能力,只是看上去体量大,能吓住人,遇到事情都是缩回去,古人说“权握家财无主柄”,没有决断,作不了主。这两种都是应该警惕的。
圣人说,“吾道一以贯之”,拍桌子就是这个一的一部分,它代表着你对自己所行之道的认同程度。注意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要用拍桌子来解决,因为矛盾的程度有深有浅,浅的那些可以更平缓更柔和地处理,深的那些则非巨大的力量介入便不能改变。
有趣的是,如果双方都认可对方有拍桌子的可能,那么拍桌子这件事便很大可能不会发生。现在流行一句话,“健身能让XX心平气和地跟你说话”,这话虽然糙但是本质不差。我们都受过相当程度的教育--即使没有,在承平社会下也是受文化环境熏陶已久--应该都是具备好好说话的能力的。那么拍桌子这件事,就变成了“发射架上的核弹”,一种纯粹的威慑。
至于掀桌子的事,一般都遇不到。即使遇到了,也多半是一拍两散,两败俱伤的结果。这对普通人来说,基本就是坏事;但要想到这其中有着塞翁失马的机缘。对大人物就更不用说。亚力山大大帝曾经用一剑劈开了据说数千年没人解开的绳结,这也是一种“掀桌子”。这样的能力,用一句古话说,就是“大丈夫当如是”。
尽量少拍桌子,拍的时候一定要拍到点子上。
尽量不掀桌子,和气生财。但要让每一个人知道,你是有能力掀的。
【2021年9月6日,春风作于竹风斋。正文102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