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就是我们对他人表现出来的好坏的情绪倾向。
人和人之间交流,除了语言、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情境和思想意识传递外。
还有温度和情感这样的东西在里面,虽然这是虚的,看不到、摸不着,但客观存在,但从一个人的语言声调、肢体动作、情绪表达等方面都能被感受、识别。
对比比较强烈的如辱骂和赞扬,前者的非常负面的情绪表达和交流方式,后者是非常正面的情绪表达和交流方式。
亲子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关系,有的亲子关系非常好,俩人在一起,关系好得看不出是亲子,而是兄弟姊妹。
有的亲子关系就非常差,差到甚至无法用语言在这里形容。
亲子关系不好的,其实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想通了,感悟到了,进行相应的修正,亲子关系是能修复好的。
这个问题就是,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和他的好朋友、好伙伴之间为什么关系那么好?
孩子想把亲子关系搞好,上面的思路同样适用。
当然,即便亲子关系的责任全部在对方,也是有办法设法解决的,前提就是双方都有把亲子关系搞好的愿望或态度。
要想让关系变得好,其实只要做一样就可以,那就是对对方好的同时,态度一样要好,这个态度并不是处于下位的卑躬屈膝式的讨好,而是在平等关系上的关心、呵护,即便是单纯对对方好而做的事情,也要先争取对方同意。
比如,冬天来了,孩子在北方上大学,那儿天气冷,家长希望给孩子买件棉衣,如果这个时候直接买给孩子,孩子可能因为式样、尺寸、颜色等方面并不喜欢,虽然好心,但并没有把事情做好。
正确的做法是,先沟通,表达家长要给孩子买棉衣的想法,问问孩子要哪个款式的,在得到对方肯定回答的时候再买,这件棉衣就是对孩子最适合的,而且是孩子自己决定的颜色、式样,双方都感觉很好,皆大欢喜,亲子关系进一步拉近。
其他关系也是一样,即便单纯给对方提供帮助的情况,也要考虑对方的面子,否则不但没提供好帮助,对方不领情是小事,被误解就不好了。
无论是什么方面的关系,态度永远应放在第一位,与他们交往,初心要正,想法要正面,行动要积极,要顾及对方的感受。
好的态度永远是拉近关系的利器,我们必须善于使用,经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