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主席,下面由我为我方做总结陈词。首先让我指出刚刚辩论中对方辩友存在的几个漏洞(对于对方辩友刚刚提出的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总结陈词中明确回答)
1.对方辩友刚刚说其实病人本身是很想继续治疗,但是迫于社会因素而放弃。那我不禁有个疑问,患者的长期治疗已经让本身家庭身心俱惫。经过对医生的走访调查得知有九成以上的临终病人是因为忍受不了化疗所带来的痛苦而请求医生拔掉管子。我方认为对于临终病人在临死前不应当承受这无妄的人灾。请大家试想一下,当生命走向最后时光,是选择用医疗手段和各种药物来痛苦地延续生命,还是放弃那些庞杂的维系设备,顺应自然地死去。
2.对方辩友刚刚又说百善孝为先,不忍心病人就这样离开。是的中国人都提倡“以孝为本”“百善孝为先”,在国人眼里,如果在亲人还有一口气在的情况下让他们提前失去生命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所以他们愿意花无数的钱,去拼命拖关系送红包,来买自己的安心,买一个好的名声。有的甚至不惜倾家荡产,只求医生能够给亲人多一天的存活时间。于是,他们哭了,因为他们被自己的孝道所感动,于是,周围的人也哭了,因为被他们的孝道所感动。可是,他们从来不问问他们的亲人,那些浑身插满管子眼里含着泪花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的人,活着,会不会很痛苦。“道德绑架”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俗话说的好人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不要用爱来捆绑别人,无论你的鼓励是多么善良看上去多么动听,与他来说就是一种要求,要求他在这痛苦中挣扎。与其在延长病人的生命长度,还不如保证其生存质量,让他们保留尊严。
3.对方辩友刚刚很荒唐的提出继续治疗为医学研究做出贡献,创造奇迹。对方辩友你这不是相互矛盾吗,前者刚说孝道后者又说为医学做贡献,这个的论点不免有点自打嘴巴。再者我们不能抱有牺牲一个病人成全医学的发展的想法,诚然,医学的发展史,就是无数病人的生命堆砌而成的,但作为医生,首先考虑的还是病人的幸福,因为医学本身是为了救人,而非让病人在痛苦中苟延残喘,解除病痛,是人道主义的责任,更是医者的责任。
5.对方辩友还告诉我们临终病人需要心理治疗。对方辩友啊你们说的应该是临终关怀,临终关怀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试问医院的护工会比自己的亲人更爱病人吗?显然不会。生、老、病、死,是生命完整的圈。每个人都逃不开生命枯竭的那一天。我方认为人在临终时请不要为病人继续做创伤性的治疗,珍惜最后的陪伴才是最好的心理治疗。
6.对方辩友提到道德理论的问题。那我们就来谈谈社会道德,有一篇新闻报道有病人家属请医护人员帮他们保守“主动放弃治疗”的秘密。因为,他们承受不了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的舆论压力。被列为走向终点的人,那么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是希望提高患者最后生命的生命质量的,不再是治疗疾病,而是以减轻痛苦,支持疗法和全面照护为主。注重生命的质,而不是量。
对方辩友说了这么多,潜台词无非就是临终病人在临死前还要承担痛苦,要死也要死在病床上,死前的模样都不能是完好的,身上插满的管子,一个人躺在冷冷的病房里,都还没来得及看这世界最后一眼就闭上了自己的双眼。纵观整个辩题表面上临终病人的治疗问题,实际上是对生命长度和生命价值的选择,对于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与死的权利,但是今天我们所讨论的人是临终病人,他没有办法决定,这时生命质量的地位高于生命长度。昂贵的治疗和不惜花费的挽救生命,并不能掩盖疾病引起的病痛和苦恼,也不能掩盖一个靠机器维持生命的病人实际上去死的问题。一个将逝母亲的原话:“ 生命到了终点,无须徘徊,那是所有人都绕不过去的。那种全身插满管子的艰难求生,那种将大家都拖得精疲力竭的抢救,那种不死不活的苟延残喘,那种没有品质没有尊严的生命延长……都不是我想要的。暮年能平静安详地离去,将生命归于泥土归于自然,我心向往之。 ”
亲人在生老病死下的自然离开并不是失败。亲人丧失了尊严的死亡,才是我们真正的遗憾。
综上所述:我方鉴定且一致的认为临终病人不应当继续持续治疗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