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到管理岗位,与陌生的上下级处好关系,尽快做出业绩,大概是职场最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新官上任是不是必须“烧好三把火”,才能坐稳领导的位置?前任遗留的旧规矩该延续还是推翻?也许你从萧规曹随的典故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萧何和曹参都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早年都追随汉高祖刘邦起义反秦。秦朝末年,萧何担任沛县狱吏,辅助县令处理政务,曹参在他手下做狱掾。刘邦是亭长,比萧、曹的官职都低。他们三人都是沛县人,素来交情深厚。刘邦起义反秦时,萧曹二人都追随和辅佐他。萧何善于管理政务,一直负责后勤工作,为前线运送物资、人员补给。曹参是一员猛将,帮助刘邦攻城略地,打了许多胜仗。
公元前201年,刘邦统一天下,论功行赏,分封列侯的爵位。有大臣说,曹参东征西讨,战功无数,应该排在第一。刘邦却认为,萧何的功劳远高于曹参。最后,萧何位列第一,成为相国,曹参位列第二,被派到齐国做丞相,辅佐齐王刘肥。在分封一事上,萧曹的关系产生了隔阂和矛盾。公元前193年,萧何重病,临死前还是向汉惠帝推荐曹参接任相国。
曹参成为汉相之后,施政办事完全遵循萧何定下的法规和政策,被后世称为“萧规曹随”。曹参奉行“黄老之术”治理国家,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他在位期间,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得到恢复,百姓都称颂他是好相国。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什么曹参“萧规曹随、无为而治”也能接好班?
首先,从当时的政治形势看,曹参接班具有“自上而下”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汉高祖刘邦和萧何都认为,曹参是接任“相国”最合适的人选,都指定他做接班人。
曹参是西汉开国第二大功臣,战功赫赫,在朝廷的威信和人望也很高。他当过齐国丞相,把齐国治理得很好,群众口碑也不错。可以说,曹参接班做相国是人心所向。和三国时期的东吴大都督陆逊、魏国大将军曹爽相比,他不需要在接任后重新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地位。
史书记载,公元前195年,刘邦弥留之际,吕后问他:“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他?”刘邦说:“曹参可以”。吕后又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刘邦去世后,吕后遵守了刘邦的安排。
虽然萧何与曹参素来不和,但萧何死前还是向汉惠帝刘盈推荐曹参接相国之位。公元前193年,萧何病危之际,汉惠帝亲自探望并询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代之?”萧何说:“知臣莫如主。”惠帝又问:“曹参如何?”萧何说:“陛下能得到曹参为相,我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
其次,曹参“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且在齐国被验证有效。
秦朝末年,征战不断,生灵涂炭,连年饥荒,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曹参认为,西汉此时最需要的是让百姓休养生息,让经济恢复元气,政权得到巩固。因此他当相国后,坚持推行“无为而治”的理念。
在此之前,曹参当过九年齐国丞相,“无为而治”的理念被验证了确实有效。曹参在齐国礼贤下士,曾经召集了长老和儒生,征求“安集百姓”的计策。有上百人来提建议,每个人说得都不一样,都是不着边际的空论。曹参一个也没有采纳。
他又听说胶西盖公善长“黄老之术”,就派人准备了厚礼请教盖公。盖公对他说:“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曹参认为很有道理,采纳了盖公的建议,奉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治国原则。齐国从“经济凋敝,民不聊生”,逐渐变得社会安定、百姓生活富足。
用历史的眼光看,西汉初年推行的“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稳固了西汉政权,为之后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
第三,“萧规曹随”体现了曹参对自身能力有清晰的认知,不做超越能力范围的事。
萧何是非常优秀的政治家。他当相国时,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合乎西汉社会情况的内容,制定了《汉律九章》。
做萧何的继任者,难度和压力很大。曹参知道,自己治理国家的能力不如萧何。既然萧何“法令既明”,那自己不如遵从。如果自作聪明,随便改动,可能会横生事端。
史书上说,曹参做了相国之后,无所事事,日夜饮酒,不问政事。吏及宾客见此情景都想劝他。凡来劝他的人,曹参都用酒堵他们的嘴,直至来人大醉而去,终不得言。不久,官吏们都仿效曹参,日夜饮酒高歌。
惠帝认为曹参这样做是“懒政”,是欺负自己年轻。他派曹参的儿子曹窋去规劝曹参。曹参大怒,打了曹窋二百大板。上朝时,惠帝责问曹参为什么打曹窋?曹参赶忙下跪说:“殿下觉得,您比高祖强吗?”刘盈答道:“我当然不如我父皇,差远了。”曹参接着问:“那么我和萧何比,谁厉害?”刘盈说:“自然是萧相国好些。”
曹参说:“高祖与萧何已经留下了最好的规矩,我们照着执行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自作聪明,推翻成法,必致上下紊乱,再求今日之太平,恐怕就不容易了!”
盲目地推翻前任的做法,最后一败涂地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诸葛亮的接班人蒋琬和费祎。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诸葛亮的“北伐”国策,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局。蒋琬的“东进策略”没有得到团队骨干的支持,一直无法推行,最后郁郁而终。费祎放弃北伐,团队矛盾激化,被人刺杀身亡。可见,继任者是否需要改变前任的主张和做法,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曹参的成功接班,还在于他能处理好朝廷内部复杂的政治关系。曹参上任时,刘邦已去世,汉惠帝仁厚懦弱,西汉王朝的掌权者实际上是吕后。吕后心机极重,心狠手辣,已经杀了很多功臣。她只信赖自己的娘家人,外戚势力抬头,觊觎汉室皇权。而曹参是功臣集团的代表,难免会被吕后集团看成是“绊脚石”。
曹参上任后,非常注意避免激化矛盾,引来杀身之祸。他“饮酒作乐,不问政事”,其实是一种自保,为的是让吕后放松警惕,不把自己看成是潜在威胁,而遭到迫害。曹参在位期间,延用萧何的治国政策,没有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是为了避免让吕后抓到把柄。曹参当了汉相三年后去世,得以平安终老。曹参无为而治的处世智慧,值得后人细细琢磨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