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变化的是人的视角和体验,往回看,机会都很多;往前看,机会都很少。美化过去是人的一种思维习惯,它背后的逻辑是:人们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归纳和理解起来,永远比分析当下变幻莫测的局势、预测未来可能的走向容易得多。
/
一个高手和普通人的差别,不是0-90这一段,而是90-99这一段。这一段的关键词,是极致。
/
改革就是揪着自己的头发让自己脱离舒服的地面;改革的阻力就是自己的重力,就是既得利益;改革的动力能克服重力,改革才能成功。基本上只有绝境求生,动力才足够。现在大家都混得挺好的,离绝境不知道有没有十万八千里。自上而下的改革最后往往都流于形式,你会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吗?自下而上的改革往往都属于违法乱纪,你敢违法乱纪吗?
新世界很美好,但得先摧毁一个旧世界,你确定自己不在旧世界里面?但我仍然持乐观态度。在没有改革的口号时,实际的改革也在天天进行,真正的动力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升,是普通民众改善生活的内在需求,如春笋拔节,个体的微弱变化缓慢积累成群体的强大质变。
所以,未来是好的,但可能和改革没有那么密切的关系。
/
没有任何观点是客观的,立场决定观察角度,从而决定观点。最恶劣的人,用明知错误的观点去误导别人;最高尚的人,其“客观”的观点也无法摆脱其潜在的利益立场的限制。所以,永远不要不经过自己的推演而接受别人的观点;多看事实,少看结论;结论永远是你自己做出的。
/
泡沫都不是被刺破的,都是泡沫太大了自己撑破的。人性从来就没有变过,所以太阳底下无新事。
/
贫穷与富裕,本来是通过比较得出的感性体验。比较可能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在同一个时间点上与他人的比较,这个比较的结果一定是悲剧的,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任何一个时代,财富的分配都是呈金字塔状的,所谓均贫富只能是推倒金字塔重建,而不可能把金字塔塑成正方形。
还有一个维度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点的比较,这个比较的结果有可能比较喜人,比如说在生产效率提升、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能整个社会中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生活水平较过去提升了,引发了“共同富裕”的错觉。反过来,当一个社会大部分人在抨击贫富不均的时候,
真正的原因可能是经济发展速度下降、收入增长停滞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北上广的白领觉得贫富不均,农民却幸福指数普遍较高,这并不是说农村的贫富差距小过城市,而是近几年体力劳动者的工资提升速度远超白领。
/
好玩就是打开故步自封的心,一起去尝试那些曾经因为畏惧或者羞怯从未接触过的东西:精彩的先锋音乐、澎湃的艺术品、美轮美奂的建筑、彻夜狂欢的派对、黑暗的海洋深处、冰封的极地世界……总之,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极限是你不可以尝试和了解的。
/
不是因为你哭得最大声,你的梦想就比别人的更宝贵;不是因为你特别不容易,你就值得被特别善待。当你想哭的时候,请记住:你的眼泪并没有你想象中的有份量。甚至,在做得到的人眼里,因为做不到而流下的眼泪,是廉价的。
/
真正好看的皮囊,不是打败了时间规律、已届不惑还能面如少年。而是不惧容颜的自然衰老,任时间沉淀成阅历,再将之敷于头脑和灵魂,颜值什么的,已是雕虫末技。
/
年轻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后来我明白了,是尊重。
/
事情从不会变得容易,但是你会让自己变得擅长去处理这些事情。
/
当人数较多时,最重要的是管理者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氛围,重视赛马机制的建立。当一个团队人数很少的时候,管理者的眼光很重要。
/
一个个体,无论其多么出色,顶多是给公司创造价值,却并没有给公司增值;那些给公司增值的人,往往是通过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的人。
/
小和尚和大和尚发生了争吵。小和尚很伤心,跑去问师傅,师傅说:你是对的。大和尚很委屈,跑去找师傅,师傅说:你是对的。在一旁扫地的和尚,听到了这些,很困惑,问师傅:为什么都是对的?他们到底谁是对的呢?师傅说:你也是对的。
/
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忙字。
/
生活中的下一次互动,不再是一次纯粹的合作或者竞争,而是两者动态的转变。在社交世界中争取稀缺的资源,仅仅做好或合作或竞争的准备还远远不够。双管齐下才是最佳选择。
/
忙这个字:一边是心,一边是死亡;当心死亡的时候,就是在忙碌的状态!在速度加快的状态里,都不要让自己觉得忙碌。
/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明月是什么颜色的?”
“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哪里?”
“就在他心里,他的心就是明月。”
/
人成熟了,总会意识到,只要不试图讨好所有人、不妄求别人的认可及表扬、不强迫别人按你的自我认知来对待你(也就是常说的“真拿自己当XX”),做人和过日子也就没什么太难的。
/
我们的时间体验就是我们自己的成长故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即时间。
/
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众生相。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