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高度关注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作为家庭教育关键环节的家长一环够不够强。
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可如何提升家长的格局又不是一时三刻的事。每一个家长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成为家长的那一刻,家长与孩子是一样的,对未来的一切都是现学现用的。
要想在家长这个身份上做的够好够强,就要不停地学习,以小学生的心态终身学习,陪孩子一起成长。
今天继续分享《家庭教育口传书》——一本我被序言吸引的书。
不辩而明
汉代公孙弘年轻的时候家境寒贫穷,后来虽然做了丞相,但生活仍然非常俭朴,每顿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也只盖普通的棉被。 但恰恰因为如此,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公孙弘一本,批评他贵为丞相有十分可观的俸禄,生活却如此俭朴,实际上是在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听了汲黯的参奏,汉武帝问:“公孙弘,他所说的都是事实吗?” 公孙弘回答道:“他说的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普通棉被,生活水准也与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对陛下忠心耿耿,您怎么会听到他对我的这种批评呢?”
在我们所接触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因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成为好人和坏人的,教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洛克(英国思想家和教育家)
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话后,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全都承认,一句也不辩解,这是何等的智慧啊!汲黯指责他“使诈以沽名钓誉”,无论他如何辩解,旁观者都已先入为主地认为他在继续“使诈”。公孙弘深知这个指责的分量,采取了非常高明的一招——不作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这样表明自己至少“现在没有使诈”,由于“现在没有使诈”被指责者及旁观者都认可了,也就减轻了罪名的分量。 公孙弘另一高明之处,还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他不但没有记恨,而且大加赞扬其忠心耿耿。这样一来,便给皇帝及同僚们“公孙弘宽宏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良好印象。既然大家都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公孙弘就用不着为自己辩解了,因为沽名钓誉不是什么政治野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们也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一种癖好,无伤大雅。
告诉孩子,当被别人冤枉或者误解时,不要急于辩解。很多时候以退为进,其实是一种大智慧。事情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那时候不是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吗?有什么小错,即使承认了也无大碍,别人反而会觉得你勇于承认错误人格高尚更易得到大家的谅解。
有时候面对别人的误解与指责,就如同面对一场梦魇。你越挣扎越难受、越无法解脱。
人生有目标,生活不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