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一种发病快、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疾病,已成为中国居民一大死亡原因。临近冬天,脑卒中的高发季节即将到来,如何正确预防、识别脑卒中,如何快速救治,将为患者争取到很好的抢救时间和康复效果。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学习脑卒中相关科普,让脑卒中不再“卒”不及防。
01
脑卒中有先兆吗?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的脑缺血或脑出血病,俗称“中风”,主要有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内壁出现血栓,造成脑血管出现栓塞,血液不能流通到某个部位所致。
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造成实质性出血的情况。
脑卒中常常突如其来,如果我们能了解到发病的先兆,也将大大提升脑卒中的救治率。那么发病前都有哪些迹象?
1、突然头晕、乏力、身体无力造成的跌倒
2、嗜睡,不精神
3、单边的手脚麻木,不能动弹,或者是单边的抽搐
4、说话吐字不清、舌头麻木、嘴歪
5、性情大变,情绪变化大
6、突然看不到眼前的事物
7、恶心呕吐,血压波动大
02
发病怎么办?
脑卒中发病如此突然,真到了那个时候该怎么办?
1、马上呼叫120,把患者送到有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尽量平躺,看看口中有没有异物,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3、送往途中,要留意患者的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4、记得告知医生患者有没有外伤史,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03
如何预防?
一切疾病,贵在早期预防。面对发病凶猛的脑卒中,我们依然是以防为主。
饮食:以降低胆固醇为主,食物可以多样化,荤素搭配,但注意要少盐低脂,不吸烟,少喝酒;
心理: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造成的血压升高,以免引发脑卒中;
运动:选择适合自己身体耐受的有氧运动,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
保暖:注意保暖,不要在寒冷的环境暴露太长时间;
基础病:积极配合医生指导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高尿酸症等疾病;
体检:定期健康检查,关注血小板、血脂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无异常;进行心电图和心血管彩超检查,判断有无房颤及血栓形成。
如既往有脑卒中病史,可以进一步进行心脑血管超声和磁共振(MR)检查。
超声检查为无创检查方法,脑卒中筛查可采用高分辨率彩超,能准确评估动脉硬化情况、有无粥样斑块形成及血管狭窄,判断脑卒中发生风险。
颈动脉彩超可以评估斑块的大小、形状以及稳定性,并可直观评估管腔狭窄程度。超声造影技术,还能够进一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以预测是否容易发生远端脑梗塞。
磁共振(MR)在神经系统成像的优势已得到广泛认可,可用于脑部磁共振检查,能采集颅脑组织、脑部神经系统的高清晰图像,利用TOF等技术无需使用对比剂即可进行头颈部大血管的成像,避免了对比剂副反应的发生,高清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清晰显示头颈部血管粥样斑块,为寻找责任血管提供重要信息。特别适宜做相关筛查的受检者。
除传统成像序列技术之外,波谱成像(MRS)、弥散成像(DWI)、 弥散张量成像(DTI)、灌注成像(P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全面、敏感、准确地对脑卒中、脑肿瘤、脑血管性疾病进行评估。
* 医学建议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