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天气一热,我们小孩子就开始数日子,盼望着老家的表叔来济南城里卖桃子。
表叔是奶奶的侄子,奶奶有好几个侄子,表叔家种的桃子最多。说是来卖桃子,其实更像是专门给我们送桃子。那个时候我很小,大概六七岁的样子,不怎么能体会表叔路途中的艰辛,只知道桃子好吃。表叔总是挑着扁担来奶奶家,前后两个大柳筐盖着干净的麻布。掀开麻布,每次先看到的都是厚厚的稻草——肥桃质软,不耐运输,如果硌了果肉就会变黄进而坏掉。往往是一层稻草一层桃儿。
掀开稻草,比我脸还大的桃子露出来,这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淡绿色的肥桃有多好吃呢?听听奶奶总会在这个时候给我们讲的小故事就会明白。
话说收桃子的时节天气炎热,有个老人摘桃子渴了累了,就找一个熟透的大桃子,再找根麦秸秆当做吸管插进桃子里,转眼间一个大桃子就被“喝光”了,人又有精神干活了,神奇吧?桃子竟然能被“喝光”?这足以表明桃子水分足,但有个条件,就是得是熟透的才好。
光水分足还不行,口感也得好。别看肥桃是绿色的,这正是它的标志,它不是红的发紫的脆桃品种,口感有点像吃肥肉的感觉,果肉滑溜溜的但绝不是绵软的,有点Q弹,刚咬一口丰腴的桃肉,喷涌而出的汁水就会把它送到喉咙里,这个时候牙齿完全派不上用场。
即使吃不完,我也要挑个最大的吃,可是没吃几口,手就不好使了,怎么啦?肥桃太甜了,把手指粘在一起分不开了!不一会儿,脸上的汁水也开始变黏腻,奶奶就催着我们去洗一洗。
听说老家有一棵黄桃树,每年结果不多,但是极其美味,只给我奶奶这位姑奶奶留着,(奶奶是表叔的姑姑),仿佛我奶奶的专属桃树,可惜我没见过,更没吃过。
这样的场景持续了几年以后,我长大了,吃肥桃的机会却越来越少,我以为是表叔老了,其实是时代变了。种桃子不挣钱,大家都不想种了。那时候不像现在,娇贵的水果可以穿上各种“衣服”,从经济实惠泡沫网兜、到奢侈一点的保鲜盒一应俱全,再娇贵的水果,也能销往全国各地。可是在90年代却不行,肥桃所有的优点都成了滞销的关键因素,砍掉桃树种土豆白菜在当地流行了起来。
表叔的两个儿子也有这种想法,即使表叔再不舍,也慢慢做出了让步,毕竟人得吃饭,土豆白菜产量高,好储存,能赚钱。依稀还记得表叔的儿子,我的表哥们说起过砍桃树的事情,好像是一棵桃树都没有留下,包括黄桃树,一棵没留……
等再记起肥桃,是多年以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和我家那个人还没结婚,去他部队玩,他的战友,就是现在每年给我们寄桃子的我的老乡,神神秘秘地从床铺底下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箱肥桃——本来是拿来送礼的,估计是想炫耀一下自己家乡的特产,索性拿出来给我们分享。
不料打开盒子就被我笑话一通,您这桃子太好看了,给王母娘娘献寿还行,吃就免了吧,太硌牙,要不装在包里防身也行,能砸死个人,哈哈哈哈。老乡有点着急,正宗肥桃,咱老家那边种的……我们切开尝了尝,味道一言难尽。
回到家我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现在的肥桃怎么成这样啦,难道就没有人留下几棵桃树吗,等有机会一定要他们尝尝真正的肥桃,他那种桃子怎么可能是肥桃呢……这几个问题让我纠结了好久。
后来,我就经常在桃子大量上市的时候找肥桃,发现市场基本没有那个品种了。老家也很少回去,因为认识的人不多了,只能打听有没有合适的渠道能买到货真价实的肥桃,可惜一直没有找到。
就在去年,我认识了一位老乡,问他桃子的事情。很巧,他也在找,即使他经常回老家,也没有找到原来品种的桃子。我依然很高兴,毕竟还有人和我一样,惦记着从小喜欢的味道。我也在心里默默地计划着,等孩子大点,我们回老家一趟,到处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权当旅游了,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