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大家都认得,八位神仙其中之一,因乐善好施又生得风度翩翩,深受百姓爱戴。关于八仙过海之趣味传说不胜枚举,但后世之人之所以对吕大仙印象深刻,更在于对“狗咬吕洞宾”一词的曲解。
一千两百多年来,人们都误解了“狗咬吕洞宾”的原意。“狗咬吕洞宾”的真实字面是“苟杳吕洞宾”。苟杳是一个人名,他姓苟,单名为杳,是吕洞宾的挚友。
因“苟杳”与“狗咬”谐音,一千多年来经过劳动人民的智慧延伸与文化演变促成今日的“狗咬吕洞宾”。
关于“狗咬吕洞宾”人们普遍都这么认为:吕洞宾得道成仙后,有一次外出云游,路上看到一只受伤的小狗,于是慈悲心肠泛滥,用仙法治好了这个小东西。若干天以后,吕洞宾化作乞丐体察人间,小狗再现。但这一次小狗不识好歹,见吕洞宾破衣烂衫,也没有食物可求,竟然恩将仇报反咬了他一口。
从此,“好心没好报”的反面教材就这样流传开来。
然而笔者今日细读《趣味历史》,赫然发现“狗咬吕洞宾”竟别有洞天。
传说吕洞宾成仙之前也是一届凡人。鉴于他成长于大唐贞观年代,因时代需要,他也需要考取功名。可是造化弄人,吕洞宾他注定就不是当官的料,连考几次不中举。但少爷就是有个性,因他家祖辈世代为官,留下不菲家业,他即使躺平后半生亦能过得逍遥自在。
彼时,吕洞宾有个发小名叫苟杳。与吕家截然相反,苟杳家十分清贫。但苟杳是个志士青年,即使家徒四壁,依然发奋读书,就是希望通过考取功名来改变自身处境。
然而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在你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常胜的决心,实为难上加难。吕洞宾看出苟杳的窘境,决心助他一臂之力,不仅与他结拜兄弟,还请他到吕府居住。
苟杳一开始却不开情面,奈何窘迫的处境如利刃剑一般横在跟前,无奈之下,随了吕洞宾之愿。
到了吕家之后,苟杳日夜苦读,不仅书法越来越好,写诗作赋的水平更是节节攀高。吕洞宾非常看好他,不仅待他如座上宾,在经济上更是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
吕府是书香世家,因此访客总是络绎不绝。一天,一位姓林的朋友来串门,见苟杳生得一表人才,且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料定他以后会有出息,欲把林妹许配给他。
但吕洞宾的想法是,功名要紧,婚姻大事可从长计义。然而苟母听说此事却分外心急,认为婚姻事业两不误才是万全之策,苟杳本人也有同等意思。
吕洞宾与苟杳既是发小,肯定年龄也差不多,人家吕洞宾早已娶妻生子孩子都大到可以出门打酱油,可苟杳多年来还是一枚单身狗。
这事想一想,又怎能叫人不下头?
为这事,两人一直纠结不休,但吕洞宾执意将婚事后移。苟杳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律不从。吕洞宾无奈,出了个馊主意:成婚可以,一切资费由他担当也没问题,但就是洞房花烛之夜,得由自己代替苟杳完婚,且同床共枕连续三日。
一听此话,苟杳愤懑不已,万万没想到一生挚友竟是个卑鄙龌龊之人。冲动之下打算先退掉婚事再搬出吕府,但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以兄弟情义为重,毕竟那个时代,女子在社会上地位低下,妻也好妾也罢,不过都是男人的附属物。
转眼到了成亲之日。
这天,新郎官苟杳一脸苦丧,伴郎吕洞宾却喜气洋洋。待到前庭拜过天地又拜高堂,眼见一对新人即将双宿双飞步入洞房,可因为兄弟俩有约在先,苟杳只得灰头土脸退到一旁,换吕洞宾上。
夜间,新娘子头盖红纱,倚床而坐,只静静等待郎君来到身旁。
话说吕洞宾进了洞房,既不上床,也不发出声响,只是背床靠桌而坐,拿起书本装模作样。
新娘一等等到半夜,不见郎君半点动静,又不好开口请,一而再再而三耗着,疲睏交加之下,便自己掀了盖头和衣躺下。
第二天一觉惊醒来,昨夜读书郎身影不再。
一连三天,情况雷同。
躲回自家破屋的苟杳如坐针毡苦熬三天,第四日一早迫不及待去洞房寻找新娘,却见新娘泪水涟涟一脸悲伤。苟杳慌慌张张,时而欠身作揖,堆笑赔礼,时而呲牙咧嘴,扮鬼脸状,为得新娘原谅可谓费尽周折。新娘一肚子苦水一吐为快:“夫君,为何三夜以来不与我恩爱,只对书本痴呆,又在天黑而来,天明拜拜?”
一听新娘这般告白,苟杳目瞪口呆。原来,三夜洞房,都是一个虚假陈设,吕洞宾再坏,都没有玷污新娘清白。他只是在给苟杳敲警钟:新婚贪爱,免不了将书本知识全抛开,到时再考功名恐怕就要傍了个空白。
激将法看似别有用心,再深究,是狠心加恶心双管齐下,思索到最后,终把苟杳整蛊得哭笑不得。
尽管如此,苟杳还是遵从了吕洞宾的安排,不与他计较,而是继续发奋读书。时光不虚度,几年后,苟杳终于金榜题名。待到聘书下来,与吕洞宾一家挥泪拜别,遂带了妻儿往京都赴任而去。
然而世事难料时过境迁,八年之后的一个夏天,吕洞宾家不慎失火,几乎所有家财化为灰烬。落魄的吕洞宾无处落脚,只得带着妻小暂住在他人废弃的破房子里,日子十分艰难。
眼看一双儿女饿得黄皮肌瘦,吕洞宾于无奈之下决定上京都找苟杳帮忙。
吕洞宾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苟杳府上。听说义兄遭遇,苟杳表现得十分同情,一再恳请义兄暂住家中。虽然苟杳处处表现得热情周到,但就是不提吕家儿女,也不说周借他财物。
吕洞宾是爱面子之人,见苟杳不主动给钱,也不好意思开口要。这样扭扭捏捏住了一个多月,实在放不下老家妻儿,只得灰溜溜回到乡下。
他一路踉踉跄跄,一路止不住谩骂苟杳是负心郎。
又一个千辛万苦满心悲凉回到家中,却赫然发现,不知何时,家中竟已盖好了新房。
满心狐疑往里头走,突见大门两旁贴着白纸,那是“死人”的标记。吃那一惊,飞奔入屋,又见厅堂中央摆放着一口棺材,妻子披麻戴孝,正在号啕大哭。
吕洞宾愣了半天,意识到事有蹊跷,遂又快步上前,扶过妻子肩膀,轻轻唤了声“孩儿娘!”。
妻子回头一望,脸色煞白、瞳孔放大、惊恐万状,颤抖着呼喊:“啊,你,你,究竟是人还是鬼?”
吕洞宾更是诧异难挡,反问:“娘子何出此言?我好端端从外乡赶回,怎一念之间就成了鬼?”
孩儿娘望着丈夫端详了好久,壮起胆子摸他的脸,又拉他的手,有血气,皮肉又热又软,是真人无妨。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夫君没死,又哭又笑又扑又抓,折腾累了,终于瘫软在丈夫胸膛:“折煞我了折煞我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
原来,吕洞宾启程去京都后不久,就有一帮人自告奋勇来盖房,盖完既不收费也不留名。就在前天中午,又有一帮人抬着一口棺材进来,这才说是受苟大人交待,称吕洞宾在苟杳家不幸暴病身亡。
吕洞宾一听,是苟杳将玩笑开出了界,气不打一处来,操起一把大斧头一气呵成将棺材拦腰劈开。这一开,却见里头熠熠生彩,原来,棺材中装载了不少金银珠宝。
将珠宝挑开,里面还有一封信:“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署名:弟苟杳附上。
吕洞宾看完如梦初醒,禁不住仰天长笑:“好一个贤弟,你这个反激将,当真让我苦断衷肠啊!”
这样一番势均力敌以牙还牙的交战过后,玩梗算是玩过了头,然而挚友真情尚在,吕、苟两家不仅不见隔阂,反而交情更深来往更密了。于是,“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就这样传承至现代。到今天,由于文化传播的分岔与曲解,终变成了“狗咬吕洞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