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碎片(下)
她对他有渴望,但拒绝承认这份渴望,于是压抑这份渴望,结果投射成,他对她有渴望。她躲避想象中的他对她的渴望,实际上是在躲避,她对他真实的渴望。
觉知是为了流动,否则,觉知会成为“贴标签”,哦,我有这样的特点,我就是有这样一个特点。一贴标签,就被凝固了。流动,即,哦,我发现我有这样的特点,我继续体会它,看看它还会如何。甚至说,一切理论与文字都是虚妄,文字只是一个说法,目的是引出你的感受,让感受流动。
羞耻感在男性身上的极致表现:女人全裸站在他面前,他都要问清楚,你是不是决定做我女朋友了?
“恐光症:你对光回避,以回避你的色情偷窥冲动
我们宁愿以做事能力、贤惠这些中性的因素赢得异性的认可,也不愿意以美貌、帅与性感这些性的因素吸引异性。这并非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羞愧。
刷网页的时候,停下来想一想,觉得自己是在寻找网络上的奇迹。任何一种奇迹,譬如说一张漂亮的照片,一个醒目的新闻,一个不一般的帖子……不过,只有自己创造的奇迹才是奇迹。真要静下来,沉在自己的世界中,沉在自己的生活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久居于一个形象,会将这一形象合理化,觉得它很好,甚至觉得它是圣人,而忘记了,你为什么会形成这个形象,其实它并不是那么伟大与美好,实际上它有许多不堪的伤痛。你必须去面对这份伤痛,才能从这个角色中走出来,获得一份觉知与自由。
闭嘴不谈,是对偏执者癔想和攻击的最好回应方式,再纠缠,就着了道了,因为,偏执者是无现实检验能力的,认知是有偏差的,并且,绝对不会错的。
再者,偏执总伴随着分裂与否定。分裂即,将自己这一边视为绝对好的,将对方一边视为绝对坏该被摧毁的。否定即,否定自己有错误一面,否定自己的敌意,而对于别人善意的批评,一并视为是敌意的,其实都是自己内心敌意的投射。
口误,更能反映内在。
我们总是在歌颂乌溜溜的大眼睛,但成年人的清澈的大眼睛,常常是因为活在自己的梦中而看不到现实的结果。所以,适当警惕那种清澈而梦幻的眼神。若你有这样的眼神,你需要提醒自己,睁开眼吧,好好看看真实的世界吧。
(chiu pi)
他们反思自己时,都看到并接受了一个事实——自己有很多恶,这是导致自己人际冲突的关键。自恋是关键障碍,承认自己的恶,就突破了自恋而获得了觉知力。
过度的付出会让对方内疚,尤其是在实际事务上的过度付出,他真的不如在东莞等着,当女孩到的时候给她一支玫瑰。同时,过度付出的另一面就是自卑,以及不知道如何讨女孩欢心。
对自己身上的恶的觉知程度,决定了一个人善的程度。
病态的被动,是为了防御自己因报复等情绪而产生的内疚感。
人世间最大的孤独:你可以勒紧裤腰带只为送我进重点高中,我可以为你放弃好的发展机会回老家照养你,但是我们从来不曾看见过彼此,从来不曾感受过温暖的流动。
我们容易争着做牺牲,以此表示我是爱你的,但比这些“伟大”的做法都有效的是,看着对方,一直看到对方的灵魂里。
大学前接受的人文类教育多是毒垃圾。毒垃圾之上,智慧就难以形成,所以,有智慧的中国人,要么书香世家,要么是孔子说的“生而知之”,要么得经受思想体系的崩溃。
人世间,我们以爱情为答案,不断寻觅,于是,总是错过。
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叫“点煤气灯”,意思是,一个人自己内心是疯狂的,却不断地去挑衅另一个人,让那个人变疯狂。
性伴随着羞愧,但假若性指向了结婚这一目的,羞愧就可以减轻了。
受伤时,我们常使用这种话安慰自己——人性就是这样子的。当我们做此想的时候,我们也是在对自己说,我也要这样子,我干吗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呢。所以,关键是,不要放弃对爱的信任,不要将伤痛当成整个世界。如果知道错了,要觉知与忏悔。
优秀的女人势必有对优秀的渴望。你否认自己优秀,不成长了,你就会把这种渴望投射到身边的男人身上去。如果男人果真卓越,你会欣然接受。如果男人不如自己,你会特别愤怒,恨他怎么就那么差劲!
睡不好,会一天精神不好。如果睡好了,学习会好,工作会好。一切都会好。这种想法,是一种防御,将人生的一切不顺归罪于睡眠这种貌似自己控制不了的事物,就可以不去审视自己的主观原因了。
睡眠好才能如何这个想法会演变成,状态不好所以什么事都做不好。首先这是一个心理防御,其次这是一个错误认识,真正的道理是反过来的——先做事,然后才状态好。我的体会是,一天空虚,睡眠就不好,但一天踏实,睡眠好心情好。所以关键是,要有努力的心态,俺高中的哲学——努力总不会错。
他说空虚啊,因“没有什么事让我奋斗,没有什么人让我对她好”。这应了维克多·弗兰克所说:“当一个人努力做一件事或真心关爱一个人时,幸福便悄悄来临了。”
投入就是幸福。投入到忘我时,马丁·布伯所说的“我与你”的境界就降临了。
真正体会到了爱,关系中不完美的地方就可以接受了。
房子承担不了太多东西,婚姻承担不了太多东西……总之,你的生命不能只立足于某一个点上,除非这一点是你的内心。
不要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才意识到自己是不对的。
不要让自己成为「愉悦感」的奴隶。
不动脑子,能带来短期的愉悦和轻松,但长期来看,它只能导向空虚和无聊。
想法更接近是一个独立生命,你没有办法控制他。让想法来了就来,走了就走。你只能去关照你的身体。
想法不是我,欲望不是我,情绪也不是我。他们都是独立的生命。
当感受到恶魔是自己的一部分的时候,就不用把外面的某个人视为恶魔了。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善而原谅别人的恶,但可以认识自己的恶而通往理解,真善。
承认自己身上的恶,就会多别人多一份宽容。看到自己身上有很深很真切的恶魔的一部分,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恶魔”们只是嫉恶如仇。当然,这也从来不意味着纵容恶。
你努力打造自己,尽可能完美,尽可能友善。如此一来,你将惧怕别人的眼睛,你将惧怕与别人深入的接触,因你担心,别人会看到你的真实存在,你觉得你的真实存在可怜而丑陋。
我发现,只要我能全然投入到这个梦想中,我的一切疑虑,也即自我的恐惧,会自然化解,当这个梦想彻底成为发自灵魂深处的呼唤时,现实层面的疑虑都将不存在。再次提醒自己:投入你的梦想,别被现实的营生困住。
当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来就喜欢的学习中时,可怕的效率就产生了。
只和懂得表达愤怒的人做朋友。的确,压抑愤怒会导致很多恶果,其中之一是自卑。愤怒不能向外表达,就会转而向内攻击自己,化成自我否定,经年累月的自我否定,会导致严重的自卑。
表达愤怒,就是如实地表达当下的感受。
人们总认为有了财富才可以得到自由,实际上刚好相反,只有当我们内在拥有了宁静、平和、富足、喜悦的品质,得到心灵的自由,不需要用外在来满足自己内在的空洞,把工作当成享受和喜好,财富就自由了!
因自卑而焦虑,总担心自己被社会淘汰,考了一尺多厚的各种证件。但学会表达愤怒后,再没考过一个证,却自信得不得了,并且和公司的各个层面的人都可以很好地相处。自信,的确是和aggressive(侵略性)联系在一起的。
对方干脆有力的说了声"不"。无解释,无余地,无所畏惧。
想从爱情中获得存在感的证明,这是一种虚妄,是我们惧怕审视内心的一种逃避。
将你的心打开,别人的爱才能流进来,你对别人的爱才能流出去,深厚的感情才能建立。
对于人际关系大有问题的朋友,觉知到自己对亲密的回避,是极为关键的一点。
我們不是因為自由聯想被治癒,而是我們能夠自由聯想的時候我們才是被治癒的。。。只有超我的消亡才能帶來根本的治癒。
当治疗师向来访者传递出诸如“你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我你自己解决不了”这样的信息时,就意味着这会是失败的咨询。
不能拒绝,也就不能接纳。关系开始的时候勉强,关系深入的时候就难投入。所以要远离“三不”男人。真的是,不能说“不”的男人也就不能很好地说“是”。
让对方陷入到淹没性的内疚中,是一个复仇的常见办法。
失去你自己,总是慢慢发生的,尽管在重大选择上,你也是在失去自己,但要命的是那些琐细的一个又一个细节,太多细节中你不能做到忠于你自己的心,于是你的存在本身就被否定了。
我不知道它们何时出现,怎样出现,也无法强求。那些悦人的欢乐留在我记忆中,我也习惯了像被告知的那样,任由它们蜂鸣……这些点燃我的灵魂,只要不被扰乱,我的主题会自行扩展。——莫扎特谈音乐创意如何产生。
和世界建立深厚的联系,而不是躲着做一个正确而简单的人。
伤痛胜过纠结。伤痛是急性病,痛,但这种痛让你知道自己活着。纠结是慢性病,束缚你绑住你,慢慢杀死你的生命。所以,勇于去行动,哪怕伤痛,而不要被纠结所困住,永远生活在思维的矛盾中。
冲突中,你经常表现得无助,甚至显得极其痛苦或痛哭,就好象你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攻击似的。如此一来,对方就无法理直气壮地攻击了。不过,对方限于在意你的人,而若碰上冤家对头,那么你会遭受更肆无忌惮的羞辱。装可怜,是勒索亲人顺从的有效方式,但在社会中会让自己更受伤。
淘宝的世界是为了省钱而花光身上所有钱的一种精神。
意见不一致、批评、攻击乃至分手与离婚……这一切,当不再导致自恋的受损时,事情就很不一样了。相反的,你之所以太在意这些,因为这些都导致了自恋的损伤——“我的……如何如何了”。
中国商人之所以敢这么黑心,直接原因是没有社会责任感。但责任与权利是一体两面,很少有人能够在无权利的社会一直承担自己的责任。公民社会是一个权利与责任对等的社会,非公民社会则是“能操一会儿是一会儿”。大家互相操、互相骗。
国人的劣根性,只是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很好的空间,让人性可以像一颗正常生长的树那样伸展,我们一直是在悬崖峭壁上生存,不扭曲,很难生存下来。扭曲的人性又转而制造扭曲的体制,一直如此循环。
哭,是勒索你服从,学习,不带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对峙时,是不带敌意的坚决,赞许时,是不含诱惑的深情。
有脆弱的自恋,也有完美的自恋。前者很敏感,要在任何一件事情上争“我是对的”的感觉,旁观者很容易看出,他是错的,因他没有在事情层面上证明自己是对的。后者则用心构建了一个完美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他真的是有光环的。完美自恋者构建这个世界,常常也是为了防御无助与低价值感,最终妨碍了亲密。
一种简单而基本的美好,若你从未得到过,就容易视此为肉麻。
亲密关系中,如果你希望自己是一个小孩子,而对方是照顾者,那么,你很容易会只看到自己的需求,而对对方的需求视而不见。
通常,对自己的攻击性有羞愧的人,会通过诱惑别人攻击自己,来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同时,又可以将对攻击的羞愧也释放出去——看吧,这家伙,真不是个好人。
要死,也要死在真实里,而不能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
社会地位是对一个人不怕麻烦处理社会关系的回报,所以,吊丝总和宅联系在一起。
通常在我们生命中的种种决定都不是完全偶发自由而成的结果。除了听从内心、顺势流动,我看不出有其他的方法让人得到力量。没有了内在的流动力量我可能早就迷失了自己。——海灵格
再次提醒自己,随心而动,不要被体系征服。
我们的青春时光,太TMD的狭隘了,整天就是学习学习。
哪怕在最微小的事情上,信任并跟随自己的感受,都是最值得、最幸福的。
美好而柔软的人性,就是这样被僵硬地捧杀的。
富人们强悍的心,很值得学习。他们锲而不舍地构建自己所渴望的世界,努力去处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两点,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并且,不得不说,在我所接触的人群里,富人的精神面貌是最好的,而最差的,是仅仅拿到咨询师资格证的心理爱好者,和中小学老师。
孤僻,是怕自己不受欢迎。冷漠,是惧怕感情涌出,而又受伤。
我可以为你做一切,但唯独没有爱与亲密。——中国太多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写照。
自恋,是试图将别人纳入自己的体系;爱人,是愿意将自己纳入对方的体系;真爱,是两个人走出各自的体系而彼此相遇。
应试教育,就是为难孩子的变态系统。
每个人内在都有一对矛盾——感受的痛苦与思维的自恋。把别人推到痛苦的位置,自己就能享用自恋。有时,这种推动以夸张的病态方式,有时,这种推动以微妙的方式,助人者要警惕后者。
你的自发行为,才是真正滋养着你,也是你存在的证明。相反,你围绕着别人的感受而产生的行为系统,无论看似多么好,那都不是你。你深切地懂得这一点,当你不够懂得时,你必定是麻木而压抑的。
一个人把自己搞得太生硬,是惧怕与别人的融合。也可以说,一个人身体太僵硬,是缺乏爱的结果。身体的僵硬,一般也伴随着头脑过于理性。
不要再说“小人物”,我们是真正的大写的“人”
外面的世界充满敌意,外面的世界太丑恶,所以,我把门关上…… 然而,问题不能解决,你会越来越孤僻,觉得外部世界与你的人生越来越黑暗。 其实,你真正需要处理的,是你内在的敌意与对自己的不接纳。 孤僻的人啊,除非你真正享受孤独,否则,务必打开你的门,走出去。
孤独中最可怕的是,你会幻想别人与世界是怎样的,由此远离了真实。打开门,和别人与世界互动,势必会将你的内心投射到外部世界,然后再去检验,将真实世界再吸回你的内心。在关系中,在互动中,人的心性才会得到真正的修炼。当然,这话是说给大多数人的。
婚恋中一种常见的组合:一个从不愤怒的人,遇到一个愤怒越来越多人的伴侣。后者的愤怒,常常是替前者表达被压抑的愤怒。然而,前者会打压后者,认为后者这样子会太有问题,于是后者觉得自己被限制了,其实关键是前者对自己的愤怒有愧疚。
对于中国成年人而言,面子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要拼命在奥运会上挣面子。当面子受损时,第一反应是继续捍卫面子,而用来挣面子的孩子——运动员,就可以被牺牲了。向外处理复杂问题时,需要智慧与勇气,这不容易,所以化成了一个简单处理方法——打压孩子。我们的家庭、公司乃至国家,都使用这一招。
幽默,常源自无奈。
看不到自己的恶,就很容易看到别人的恶。所以,要知道,善良与好人常常是一个防御,防御的即自己身上的恶。
你觉得别人不信任你,其实是你防范了别人。你觉得别人攻击了你,其实是你攻击着别人……你的心打开成什么样子,世界就对你呈现什么样子。一定要对此有觉知,不要太过相信自己的“想法”。
你用自己的无能,成全了对方的全能。只是,这都是幻觉,全能者崩溃,成为一个凡人;无能者崩溃,走向一个独立的人。
不整理外部的环境,譬如房间的卫生,是因不愿意整理内心。
狂热令我们觉得找到了归属感,存在感与力量......但这都是幻觉,团体归属感的背后是个体意义感的虚无,团体存在感的另一面是个体的虚假感。最要命的是团体力量幻觉,狂热让我们对敌人肆无忌惮地行使暴力,这时还自以为是正义化身,最终这暴力是反诸于自身。这些狂热中,最需要警惕的是民族主义狂热。
总是陷入“你不爱我”的绝望情绪的人,会构建两种关系:1、在自己爱的人面前,总是被“你不爱我”的绝望抓住;2、在爱自己的人面前,则让对方承受这种绝望。
还有极为常见但又很难被觉知的一点——俄狄浦斯情结所导致的绝望,因为我们的第一个爱恋的对象都是自己的父母或养育者,而这是不可能的爱。
解决的关键是,允许绝望在心中升起,体验它,观察它。绝望背后,就是对爱的一种柔弱的渴望。没有体会到这份柔弱的渴望前,那种本来对爱的浓烈渴望,本质是“你要好好爱我,可你怎么爱,我都不相信是真的,但求求你,给我证明”。柔弱的渴望,是原初孩子时的渴望,它出现了,心就开了。
无所不能的父母,会造就什么都不行的孩子;无所不能的成年人,会伴随着什么都不行的配偶;无所不能的老板,会有什么都不行的员工甚至合伙人......这都源自生命初期的一对矛盾——用全能感对抗无助感。对抗成功的人,一直追求全能感,而将无助感投射给了身边的人。
当对父母有浓烈的恨时,若不能表达这份恨,也就不能生出父母的爱。他可以在行为对父母极好,但感情上却是关闭的。因恨与爱使用的是同一通道,关闭了恨的通道,也就关闭了爱。
胃部的疼痛,经常是压抑的愤怒。
对绝对与偏执的说法,要有警惕。越将话说得绝对,他们所反对的那个东西,越可能是他自己内心的写照。有时是隐蔽的内心;有时是显性的内心,只是一讲话,忘记了自己的真相,所以还说得特理直气壮。
支持某某主义的基础都是——自己得到了好处。傻就是,你明明亏大了,可还以为得了好处,并成为死忠。
理想主义害死人:执着于纯洁的理想主义的人,会把世界和别人看得过于丑恶,而对于自己的丑恶容易视而不见。
直接表达真实的愤怒,是对关系真相的尊重,不容易导致冲突升级,并且会带来更深的流动。对关系造成伤害的愤怒,多是这样一种东西“你错了,所以我愤怒,而且你看我这么好,我甚至都可以原谅你”。包裹着“我对你错”的愤怒,是很容易讨人厌的。
把我的生命活给你们看,把我的人生毁给你们看----一个父母眼里的乖孩子的心声。前一句是意识层面,后一句是潜意识层面。
宅,是因为惧怕太多信息量涌向自己,尤其是人际关系的信息。宅在一个封闭的小世界里,这个小世界的一切都是固定的、熟悉的,处理过成千上万遍的,这让自己的心觉得安定。
健康的家庭,当家人遇到困难,甚至犯巨大错误时,会彼此支持,尤其会给予当事人最大的支持。不健康的家庭,同样情形下,会彼此指责。指责,是为了处理自己的挫败感或无助感。
那种又2又没羞耻感的自由舞步,真的很有感染力。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是可鄙的,他就会狂热地去攀附一些宏大的东西,那样就可以不去面对自己可鄙的自我了。
因为性羞耻感,很多女人把自己弄得难看,男人也不例外。
越是在重男轻女的地方,女人越容易相互残杀。
什么事都自己搞定,真是一种很深的可悲。
儒家文化下,父母是孩子,孩子是父母,幼小的生命一开始就用来反哺老迈的生命。
自我控制也是一个很深的东西,会严重地阻碍我们的心,阻碍我们打开自己的世界,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为了保持程序稳定,于是要减少刺激,而人际关系的刺激,是最容易冲击程序的稳定的,所以减少人际关系。
不要宠坏孩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一,自己内在小孩的需求是没有得到满足的,很匮乏;二,得到满足了,内在小孩的魔鬼一面就会出来。
很多人会觉得,有一双挑剔的眼睛在紧紧盯着自己,让自己动弹不得,很不自由。这时,外在也许有挑剔的眼睛,但更真实的是,这时自己必然是有挑剔的眼睛在看着世界,希望外部世界的一切都符合自己的想象。
这里面的想象是,自己完美,世界才接纳自己;世界完美,自己才接纳世界。实际上,一旦真能建立起哪怕刚刚及格的关系,这份完美想象都会得到很大疗愈,那时会发现,自己其实一点都不挑剔,世界也如是。
潜意识这个说法太多时候并不精准,因为很多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它们一直在那里,只是没有被看见。它们并未隐藏,也没有被压抑,只是没有觉知之光照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