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多月的友友会爬了,自己在爬行垫上爬来爬去。
一不小心和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跄到了脸和鼻子。友友哭了起来。
妈妈抓紧抱起友友,安慰他。
姥姥也在一旁哄友友:“友友乖,不哭了。姥姥打这个跄到友友的地儿哈。”
妈妈赶紧阻止姥姥不要这样对孩子说。
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曾有个案例“给小板凳揉揉疼”。
书中说,如果孩子学走路时,不小心被小板凳给摔倒了,应该怎么去做?
妈妈首先要和孩子的感受在一起,安慰好孩子。
比如,可以和孩子说:“妈妈知道宝宝很疼,妈妈给宝宝揉一揉,吹一吹就不疼了哈。”
然后,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
再和孩子一起去安慰一下小板凳。这时,可以和孩子说:“宝宝疼,小板凳是不是也很疼啊?宝宝和妈妈一起给小板凳揉一揉,吹一吹,好不好啊?”
与孩子的感受在一起,可以稳定孩子的情绪,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与爱。
给小板凳揉揉疼,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试想,以后如果是小朋友不小心伤害了孩子,难道家长还要和惩罚小板凳一样去埋怨别的小朋友吗?
这样做,也可以帮助孩子正确的归因。避免以后犯了错误,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把所有的过错都归于别人的身上。
所以,我认为尹老师书中的做法很好。
我也会继续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