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成语典故 讲历史故事(79)
石灰咏叹,景帝恩仇
文/石岩磊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收录于现在小学课本中的《石灰吟》,是明朝民族英雄于谦少年时所作的一首托物言志诗,从中不难看出其忠贞清白的精神追求,但也正是这一品格决定了他悲剧性的人生命运。
于谦24岁时进士及第,后任兵部侍郎,因入京觐见时没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经百姓、群臣和藩王力请方出狱官复原职。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人掳走,孙太后急忙立英宗两岁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劝太后应避免出现主少国疑的危局,主张立英宗的异母弟弟朱祁钰为帝。
朱祁钰于当年秋天登基,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第二年改年号为景泰,史书多称其为“景帝”。瓦剌首领也先以明英宗的名义骗取财物的图谋遂告破产,便气急败坏地再次发兵南下攻打京城,于谦沉着应战,一面安抚城中百姓,一面加紧备战修筑工事,另外急令外地兵马勤王,最终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也先见手里的明英宗没了利用价值,就将其释放回国。
对于哥哥的突然归来,景帝的态度颇耐人寻味。《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朱祁钰先是自东安门出迎,行拜见之礼,兄弟二人双手相牵泪涕沾襟,并相互推辞谦让了良久。然而朱祁钰转身就将哥哥软禁起来,还派锦衣卫严加看管,不许他人与朱祁镇有任何联系,这一关就是7年之久。在此期间,景帝的政绩还是可圈可点。
他在位期间,知人善任重用于谦等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推动明朝政治由乱而治,渐开中兴之势,当时盛行的“景泰蓝”即是一例证。可让朱祁钰闹心的是皇位继承人问题,当初太后立朱祁镇的儿子为太子,这让景帝如鲠在喉,皇帝宝座的巨大魅力不仅使他囚禁了哥哥,还召唤着他要将江山移交给自己的子孙。于是经过精心策划,他废了太子,改立亲生儿子为法定接班人。
可人算不如天算,景帝的儿子不久就病死了,朱祁钰也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石亨、徐有贞等人密谋接朱祁镇回宫复辟,当气息奄奄的景帝听说明英宗重登大位后,苦笑道:“哥哥做皇帝,好,好,好。”但这次“好哥哥”却没给他好果子吃。明英宗二次登基后,立马贬景帝为郕王,在他死后不许葬入皇陵。朱祁钰也成了明朝迁都北京后,唯一没有葬在“明十三陵”的帝王。
可还有比景帝更为悲惨之人,明英宗开始还念及于谦保卫京师功勋卓著,不想加害于他,可拥立有功的徐有贞进言道:“不杀于谦,您复位无名”。英宗遂以谋逆罪处死于谦,并查抄了其全部家产,还罢黜了他推荐的所有官员。可叹一生清白的于谦最后落得个粉骨碎身的结局,但其人可敬,其气长存。
看来,民族大义终是抵不过皇家恩怨。忠臣之所以多遭陷害,是因为他们忠诚的往往是国家与民族,而忘了天下不过是帝王的家事,一旦触及皇帝的个人利益,他们宁可用奸臣护食,也不会让诤臣仗义。礼义廉耻孝悌忠信不过是君王教化子民的塑形道具,焉能成为束缚自己的紧身内衣?
20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