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人传颂我的故事,让他们说我曾与英雄同在,人的生命犹如冬麦般脆弱,但这些名字将永垂不朽,让他们说我活在赫克托的时代,一名伟大的将帅,让他们说,我曾活在阿基里斯的时代”
196分钟的电影,很长,长到一下午才看完,震撼,感动,愤怒,惋惜,可悲……似乎所有的形容词都可以用来形容看完的感受。
整个电影分为两大主题,一是爱情,二是荣耀,战争以爱情为导火索开始,以荣耀为中心达到高潮。
爱情
―1―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和斯巴达王后海伦在宴会中一见钟情,这场爱情注定是要轰轰烈烈的,海伦已嫁为人妇,虽不是自己所愿,但也是不能出婚姻的围墙。
帕里斯把海伦从围墙里解救出来,让海伦进入了更大的一座城,十年的特洛伊战争,这座城让海伦不得不面对由自己种下的苦果。
他们的爱情,可以说执拗,也可以说是执着,有点像中国的潘金莲和西门庆,海伦下嫁给不爱的米奈劳斯,而后在这种囚徒般生活中遇到了王子帕里斯,四目含情,与其私奔。
海伦和潘金莲是一样的,同为在婚姻中不幸福的女人,他们看到喜欢的王子,努力追求幸福,这并没有错。
然而历史对潘金莲评价只有荡妇二字,而海伦留下的是倾国倾城的美,在这里,他们的被评价差异只是地域文化差异不同导致的,并不是说潘金莲就有多不耻。
帕里斯爱上海伦的时候,是他放弃花丛对爱情忠贞的阶段,就像他自己说的,他像父王爱子民爱国家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样爱着海伦。
特洛伊战争虽说是以他们的爱情开始,但是参战的诸位英雄却为名垂千古而来,特洛伊战争迟早会来,因为诸神和各路英雄的狼子野心,他们的爱情只可以说是希腊向特洛伊发起进攻的借口。
―2―
在电影开始的宴会中,米奈劳斯给英雄赫克托尔准备了美女侍奉,赫克托尔却平淡的说,不用了,我的妻子在特洛伊等我,只这一句话就足以说明他们爱情的忠贞不渝。
赫克托尔是内敛英雄,对妻儿爱的深沉,分别时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知道自己要死,把所有的后事都安排给妻子,保证自己牺牲后妻儿无损。
大概他们就是爱情最高境界,没有争吵出轨,反目成仇,只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如果我伤害了你,这并非我所愿”。
布尔塞伊斯不过是阿基里斯的女俘,在当时的希腊,可以说是慰安妇,可阿基里斯对她很温柔。英雄少有的柔情,在这个女俘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阿基里斯没有逼她成为自己的身下人,反而再而三的从阿伽门农手里救她出来,不得不说布尔塞伊斯是他心里的海水,她平静,阿基里斯安静,她有难,他心里风起云涌。
木马计是特洛伊沦陷的关键,阿基里斯通过木马进入特洛伊城,第一件事就是找爱的布尔塞伊斯,而不是杀人,他怕她死,怕心里的海水枯竭,爱情有让人着魔疯狂的力量。
影片中有一个小细节,帕里斯给阿基里斯致命一击后,他一直等布尔塞伊斯和帕里斯走后才真正倒下。
他知道看着爱人死去是多痛苦的感受,所以死死撑到布尔塞伊斯走,就算是万夫不敌的英雄,在爱情面前也是柔软的。
荣耀
―1―
神和人一样,有私欲,有时这种欲望更甚于人类。
阿伽门农,想要名垂青史,称霸爱琴海,他的观念是:如果能千古流芳,区区四万大军算什么?
对他来说,弟弟的妻子出走是有利的,弟媳出走,他就能很快攻打传说中的不破之城特洛伊,对,海伦太天真,以为战争十年,全都是为了她,其实都是统治者的欲望。
阿伽门农作为希腊全军统帅,自然有占领强者土地的欲望,有血肉横飞的欲望,有让世世代代人传颂的欲望。
―2―
荣耀,对阿基里斯来说比生命重要的多,被后人传颂比安逸一世有价值的多。
即使知道自己的命运还是义无反顾,好像就是为这场战争而生,他为自己战斗,不甘为国王的附庸。
虽然阿基里斯追逐流传千古,但对于对手,他也不吝啬赞扬,不介意成为朋友。
趴在赫克托尔身上痛哭,说“我们很快就会再见的,兄弟”,他知道赫克托尔是英雄,更知道自己很快也会死亡,对死亡如此平静,不得不说,阿基里斯是一个真正的勇士。
―3―
赫克托尔,为了民族荣光的战斗,更加显得有一种大侠的精神,像金庸笔下的郭靖,除强扶弱,有仁有义有担当,为了民族撑到底,天生就会给人安全感。
赫克托尔有仁慈之心,他会在战后好好安葬希腊亡者,也会说“我今天杀够了”不对败者乘胜追击。
民族的荣耀就是他的荣耀,知道自己死后妻儿的结局,还是义无反顾和阿基里斯决斗,就像阿伽门农说的,赫克托尔是为国家而战。
战争结束后,特洛伊只留下赫克托尔的孩子这唯一的小生命,是象征国家的重生,还是孕育了新的复仇灾难……
电影除了爱情和荣耀两大主题之外,还有父子亲情,兄弟手足情,权利和力量等方面的体现,内容表现很丰满。影片像烈酒,饮过后,激情澎湃,血管膨胀,回味无穷,尽管196分钟,还是想再看一遍,不像有些白开水似的电影,只能解渴,没有味道。
“从前……最后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结局被杀戮,死亡和永垂不朽代替,这大概就是成人的神话。
(ps:因为有很多译本,人物名字可能跟大家常说的有点出入,比如阿基里斯,也可以是阿喀琉斯,阿基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