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以民国初年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淳朴自然、不悖天性的爱情故事: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老天保和二老傩送同时爱上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兄弟俩决定用唱情歌的方式来公平竞争,大老自知歌声不如二老,气恼之下决定离开茶峒,却不幸淹死,二老为此生了老船夫的气,加上父亲逼婚,也赌气下水船出走,老船夫受了顺顺一家的冷落,也为此郁郁而终。最后只剩下翠翠伴着黄狗,守着渡船。
老船夫死去后,船总顺顺派人来料理了老人的后事,并商量把翠翠接到他家里去,作为二老的媳妇,但是二老人在外地,暂无归讯,翠翠决定先回到渡口去,等二老回来,再看二老意思。在小说的最后一句,作者写到: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傩送到底会不会回来?我想这是每一个读完此书的读者都不能释怀的疑问。我的看法是:傩送是不会回来了。
傩送去哪里了呢?按照书中的描写,哥哥死后一个月,也就是7月份的时候,父亲答应了中寨王团总家的提亲,打算让傩送娶王团总的女儿。王团总家的嫁妆是一个崭新的碾坊,价值不菲,但傩送这时候心里还惦念着翠翠,他对父亲说:
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是为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
傩送的话软中带硬,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他喜欢翠翠,舍她不做二想,哪怕别人家的女儿嫁妆丰厚。傩送跟父亲吵了一架,就此出船下桃源去了。
傩送为什么去桃源这个地方呢?这里面有一个小细节。当初兄弟俩在河岸边推心置腹的时候,哥哥天保告诉弟弟,自己派人去老船夫那里提亲,老船夫不置可否,弟弟问他怎么想时,他回答说:
不成,我跟船下桃源去;成吧,便是要我撑渡船,我也答应了他。
傩送非常清楚,哥哥的死,使他和他的家人心里永远会存在一个疙瘩,虽然这件事不能责备到老船夫的身上,但是也许如果当初老船夫明确回复了哥哥的提亲,哥哥也就不会在那时负气出船了。这当然是一种强人所难的假设。——但无论如何,哥哥的死毕竟是一个阴影,它横隔在傩送和翠翠之间。傩送下桃源,可能就是想到他哥哥当时的话,而一时冲动的决定,这其中蕴含了他的痛苦:虽然喜欢翠翠,但是,这件事是不成了。
傩送是7月份走的,故事最后,一直到冬天下雪,傩送也没有回来,这只能说明一件事:他是决心不回来了,他追随着哥哥“下桃源”,一去不回了。
0506 黄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