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课第176天(20190416)
1.情绪别浪费,好好开智慧。2.感受内在空间。
帮孩子拓展生命成长的空间
昨天的功课,我写了作为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其中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教会孩子正确处理好与老师之间关系的问题。如果与老师的关系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感觉。在生活中,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孩子对哪个老师有意见,那一科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学得很差。这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将会产生很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生轨迹。而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能力,对孩子未来参加工作时正确处理与单位领导的关系将起到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
回想在陪伴女儿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从小学到初中,乃至如今的高中,女儿也相继经历了几位让她感到很不适应的老师,也曾经受到过老师的批评乃至误解,女儿也曾伤心痛苦过。在发生此类事情的时候,我和爱人都会首先抱着她,安心地倾听她心中的委屈,同理她的感受,耐心地等待她恢复平静。当她的情绪逐渐稳定的时候,有些事情她已经有了答案。如果她仍然感到受委屈或有一些困惑的问题,我会给她分享我的看法和角度,给到她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让她看到更多的角度和可能性,从而化解掉她内心中对老师的不满情绪,能够继续以一颗平常心或感恩心去面对老师。
例如在中考前三天的中午,女儿回家后就倒在沙发上失声痛哭,经询问,女儿哭诉了事情的缘由,原来是两次小测试,她的同一句诗句都写错了同一个字,老师讲卷时越讲越生气,就在她后背上拍了三下,女儿从未受到过这样的委屈,因此痛哭。我抱着她,一边听着她的哭诉,一边抚摸她的头发,渐渐地她平复了情绪。于是我对她说:“你的这个老师真是太傻了,我要是她才不会这样做呢!”女儿愣了一下,问我为什么?我耐心地对她说:“你们再有两天就要中考了,说句最直接的话,你考得怎么样对老师能有什么影响,她何必要冒着被你记恨一辈子的风险去得罪你呢?”见女儿沉思的样子,我接着说:“世界上只有你最亲近的人,你的爸爸妈妈才会这样对待你,这个老师太爱你了,太看重你了,才会这样对待你的,不想让你因为一点点小的失误而留下任何遗憾,你难道没感觉到她像你的妈妈一样伟大吗?你不应该感恩这位老师吗?”女儿听了,认真地点了点头。随后,我又给她讲了我叔叔的亲身经历,他在部队曾因打骂刺儿头兵被两次降级,而转业后一直与他保持亲密联系的就是那几个刺儿头兵,都说没有叔叔当年的管教,他们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我再次让她体会“爱之深,责之切”的道理,结果女儿开始对老师重新升起了感恩心,下午在学校里碰到那位老师的时候,她主动微笑着打招呼。直到现在,女儿还时常去看望那位老师。
这件事如果换一个处理方式,带着怨气去到学校兴师问罪,找那位老师理论,必然的结果一定是破坏了与那位老师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她的中考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很显然,如果不能帮助孩子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甚至不断恶化这种关系,那么孩子在学校的成长空间将会变得越来越小。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鱼缸法则”:几只养在一个公司鱼缸里的小金鱼,因鱼缸的突然被打碎,而被移至院子里的喷水泉中,一段时间后,一直以来只有三寸来长的小金鱼,竟疯长到一尺多长,这主要源于小金鱼获得了更大的成长空间。
养小金鱼是这样的,陪伴孩子成长更应如此。作为父母,应不断帮助孩子拓展成长的空间――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可以拓展孩子视觉的空间;多让孩子做些家务,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可以拓展他的生存空间;教会孩子正确地与人相处,可以拓展孩子的交往空间;让孩子感受古圣先贤的智慧,多带孩子参加各种志愿活动,给孩子做好敬老爱亲的示范,让孩子不断长养感恩心、仁爱心、孝心,那么孩子心灵成长的空间将不断被拓展……当孩子的成长空间不断扩大的时候,他也将迎来飞跃式的成长,他的生命之花也将会在广阔的天地自由绽放!(宏光)
爱的唠叨
晚上下班照例去妈妈家,一进门就听到妈妈温柔的声音,“我们几木几木拉臭臭了,你的臭臭太硬了,奶奶一会儿给你蒸个苹果吃,下次就不会这么硬了!”“哎呀,瞧瞧你爷爷,我就出去一会儿,他就让你拉裤子了,这个老孙头,孩子一使劲儿不是拉就是尿,这么长时间了,还是没经验!”“几木几木拉臭臭,拉的臭臭硬又臭,一会儿奶奶蒸苹果,臭臭又软又不臭!”听到这,我实在忍不住了,噗哧一声笑了出来。妈妈实在是太有才了,后面几句不仅搞笑,还挺押韵。看到我们,妈妈把已经换好裤子的小侄女儿抱起来,“看看谁来了,姑妈来了,告诉姑妈,刚刚几木几木干啥好事儿了?我们拉臭臭了,拉裤兜了!”小宝贝儿咿咿呀呀地和奶奶附和着,张着小胳膊就往我身上扑。
看着这一场景,突然想起曾经看过李玫瑾教授的一篇文章——《好性格的孩子,是用爱“唠叨”出来的》。她在文中就提到,有爱的抚养一定是有“唠叨”的,特别是在人初生的前三年,在人最无助的前三年,需要别人为他完成所有生存的事情。除了吃喝拉撒及翻身以外,还需要经常看到“人脸”,听到“人声”,尤其耳边要有不断地爱的唠叨。这时所有的唠叨声音都和父母照顾他,让他产生满足而形成的快乐记忆相联系。那是他今后不需要理由去爱父母、依恋父母的缘由,也是他幸福和满足的源泉。
而妈妈就是用这种“爱的唠叨”陪伴孙辈们长大的。从我的女儿开始,到弟弟的大女儿,再到现在的这个小宝贝儿,只要是她照顾小婴孩儿的时候,她就会不断地“唠叨”,我也是一直沉浸在她的这种育儿氛围中,习以为常。她会把孙女们的名字拆开来去念,大倚拆成人大可,硕硕拆成石头页子,于是朵朵就变成了几木几木;她会不厌其烦地给小宝贝们念书,给她们唱歌;她会在宝贝刚睡醒的时候给她们做肢体操,一边做,一边念念有词;她会背着宝贝在屋里转着圈走,嘴里不停地和背上的宝贝对话;她在宝贝撒花花和拉臭臭时,都会和她们说着话,然后在“唠叨”之中愉快地换着尿布;先生给她按摩时,我抱着朵朵经过她身边,她都会对着朵朵说上几句“爱的絮语”……
耳边传来妈妈“爱的唠叨”,无比悦耳,无比动听。因为有她陪伴身边,我何其幸哉,孩子们又何其幸哉!(金玲)